[发明专利]车内专用中草药除臭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495207.0 | 申请日: | 2014-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748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发明(设计)人: | 吴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奇力康皮肤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9/013 | 分类号: | A61L9/013;A01N65/44;A01P1/00;A61L101/56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李纪昌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专用 中草药 除臭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除臭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内专用中草药除臭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车辆的普及度愈来愈高,而一般新车里都会有较浓的异味,这些异味的来源主要是车内塑料及皮套,汽车的内饰材料主要由皮质、纤维和各种工程塑料组成,而这些材料在生产时需要使用到甲醛、苯等有害物质。有着完善质量管理系统的企业会在内饰组件出厂前进行一轮“消毒”处理,但碍于成本,并不是所有零件配套企业都会做足“消毒”的功夫。而车内的一些装饰物是造成二次污染的主要来源。当车内温度升高时,这些气体就会释放出来,有时候甚至会有浓烈的刺鼻气味。而车内除臭剂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现有的除臭剂大多数只是遮盖了有害气体的味道,并不能对车内有害气体进行有效分解。
如申请号为200410029962.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中草药除臭剂及其制备方法,虽然其具有优良的除臭效果,但是其对车内的有害气体的去除率较低,使用后效果不佳;申请号为201010118073.2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除臭剂,该除臭剂也含有中草药成分,虽然该除臭剂虽然可去除异味,但是对车内的异味效果较差。
因此如何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已成为现有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车内专用中草药除臭剂及其制备方法,该除臭剂可有效去除车内异味,且具有优良的杀菌效果。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车内专用中草药除臭剂,包括按照质量份数计的如下原料:洋槐花14-19份、薄荷5-10份、丁香12-19份、藿香6-18份、白茶5-17份、黄芩8-17份、竹叶6-9份、甘草2-6份、三七10-19份、水180-190份。
以上所述的车内专用中草药除臭剂,包括按照质量份数计的如下原料:洋槐花15-18份、薄荷6-9份、丁香13-18份、藿香7-17份、白茶6-16份、黄芩9-16份、竹叶7-8份、甘草3-7份、三七11-18份、水181-189份。
以上所述的车内专用中草药除臭剂,包括按照质量份数计的如下原料:洋槐花16-17份、薄荷7-8份、丁香14-17份、藿香8-16份、白茶7-15份、黄芩10-15份、竹叶7-8份、甘草4-6份、三七12-17份、水182-188份。
以上所述的车内专用中草药除臭剂,包括按照质量份数计的如下原料:洋槐花16-17份、薄荷7-8份、丁香14-17份、藿香8-16份、白茶7-15份、黄芩10-15份、竹叶7-8份、甘草4-6份、三七12-17份、水182-188份。
所述的车内专用中草药除臭剂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步骤一:将洋槐花、薄荷、丁香、藿香、白茶、黄芩、竹叶、甘草、三七粉碎,搅拌均匀;步骤二:加入一半量的水中,升温至95-100℃,蒸煮30-40min,过滤取滤液,滤渣备用;步骤三:将步骤二所得滤渣加入剩余水中,搅拌升温至98-100℃,蒸煮40-50min,过滤取滤液;步骤四:黄步骤二和步骤三所得滤液合并,冷却,即得车内专用中草药除臭剂。
以上所述的车内专用中草药除臭剂的制备方法,步骤一中所述搅拌速度为300-400r/min。
以上所述的车内专用中草药除臭剂的制备方法,步骤三中所述搅拌速度为500-600r/min。
以上所述的车内专用中草药除臭剂的制备方法,步骤二中升温至98℃。
本发明的原理:本发明将洋槐花、薄荷、丁香、藿香、白茶、黄芩、竹叶、甘草、三七、水合理复配,可有效分解去除空气中的甲苯、甲醛等有害气体,且可杀灭空气中的细菌。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其有益效果为:
第一:本发明对空气中的有害气体的分解去除率可高达95%,尤其对去除汽车车体内的有害气体的效果更佳,且还可有效杀灭空气中的细菌;
第二:本发明稳定性较好,长期存放仍有良好的效果;
第三: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易行,适合大范围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本发明中使用的原料若无特别说明,均可通过市购获得。
实施例1
车内专用中草药除臭剂,包括按照质量份数计的如下原料:洋槐花14份、薄荷5份、丁香12份、藿香6份、白茶5份、黄芩8份、竹叶6份、甘草2份、三七10份、水180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奇力康皮肤药业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奇力康皮肤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952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