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陶瓷成型模具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497552.8 | 申请日: | 2014-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618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伯建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5/00 | 分类号: | C04B35/00;C04B35/622;C04B41/81;B28B7/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35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陶瓷 成型 模具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具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陶瓷成型模具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陶瓷生产过程中广泛使用模具压制瓷砖,传统的成型所用模具基本上都是石膏模具,石膏模具决定瓷砖形状和外观质量。石膏模具吸水率较大,孔隙率较高,但机械强度却非常低生产,表面粗糙,耐酸、耐碱性较差,使用后模具表表容易出现大量麻点,空洞,造成陶瓷制品的严重缺陷,使用寿命短。使用时总是以模具板与粉料接触压制砖胚,其缺点是由于粉料的粘性不容易脱模,与粉料长时间接触的模具板,容易粘附粉料,生产过程中,需要经常对模具板进行清洁处理,特别是压制镜面效果的瓷砖表面时,对模具的清洁测试更加的繁琐不方便。
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特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陶瓷成型模具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陶瓷成型模具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a、混料:以30-40重量份的陶瓷骨料为原料,再添加20-40重量份的石膏粉、5-8重量份的增孔剂和6-10重量份的玻璃纤维进行混合形成混合原料;
b、将步骤a中的原料进行烧制,烧制的温度控制在500-600℃,然后以40-50℃/h的速度进行升温,温度升至1500-1600℃后进行保温处理,保温5-6小时后进行冷却,形成熔液;
c、将冷却后的熔液浇注在铸型中成型,形成陶瓷模具,最后在陶瓷模具表面镀一层耐磨薄膜。
进一步的,所述增孔剂为碳酸氢铵、淀粉或聚乙烯醇。
进一步的,所述陶瓷骨料为废瓷粉、石英砂或熟铝矾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生产工艺简单,通过增加增孔剂和玻璃纤维,能有效的防止生产出来的陶瓷模具出现空洞、麻点的现象,再通过温度温度上升能有效的保证制造的陶瓷模具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同时镀膜,能增加耐磨效果,大大延长了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发明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陶瓷成型模具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a、混料:以30重量份的废瓷粉为原料,再添加20重量份的石膏粉、5重量份的碳酸氢铵和6重量份的玻璃纤维进行混合形成混合原料;
b、将步骤a中的原料进行烧制,烧制的温度控制在500℃,然后以40℃/h的速度进行升温,温度升至1500℃后进行保温处理,保温5小时后进行冷却,形成熔液;
c、将冷却后的熔液浇注在铸型中成型,形成陶瓷模具,最后在陶瓷模具表面镀一层耐磨薄膜。
实施例2
一种陶瓷成型模具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a、混料:以35重量份的石英砂为原料,再添加30重量份的石膏粉、6重量份的淀粉和8重量份的玻璃纤维进行混合形成混合原料;
b、将步骤a中的原料进行烧制,烧制的温度控制在550℃,然后以45℃/h的速度进行升温,温度升至1550℃后进行保温处理,保温5.5小时后进行冷却,形成熔液;
c、将冷却后的熔液浇注在铸型中成型,形成陶瓷模具,最后在陶瓷模具表面镀一层耐磨薄膜。
实施例3
一种陶瓷成型模具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a、混料:以40重量份的熟铝矾土为原料,再添加40重量份的石膏粉、8重量份的聚乙烯醇和10重量份的玻璃纤维进行混合形成混合原料;
b、将步骤a中的原料进行烧制,烧制的温度控制在600℃,然后以50℃/h的速度进行升温,温度升至1600℃后进行保温处理,保温6小时后进行冷却,形成熔液;
c、将冷却后的熔液浇注在铸型中成型,形成陶瓷模具,最后在陶瓷模具表面镀一层耐磨薄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生产工艺简单,通过增加增孔剂和玻璃纤维,能有效的防止生产出来的陶瓷模具出现空洞、麻点的现象,再通过温度温度上升能有效的保证制造的陶瓷模具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同时镀膜,能增加耐磨效果,大大延长了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任何其他形式的限制,而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所作的任何修改或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伯建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未经昆山伯建精密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9755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中医内科理疗仪
- 下一篇:一种导尿管外层管端橡胶密封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