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门把手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98722.4 | 申请日: | 2014-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1445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安德列亚斯·贝克;阿力山大·福莫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夫·许尔斯贝克和福斯特有限及两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85/10 | 分类号: | E05B8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华智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1 | 代理人: | 樊卫民;黄向阳 |
地址: | 德国费***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门把手 把手主体 遮盖元件 蓄能器 凹部 遮盖 机动车 开口 配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门把手(1),特别是用于机动车,该门把手具有把手主体(4),该把手主体具有至少一个能够被遮盖元件(6)遮盖住的开口或凹部(5),其中,所述遮盖元件(6)配置有至少一个蓄能器(10、110、111)。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门把手,特别是用于机动车,该门把手具有把手主体,该把手主体具有至少一个能够被遮盖元件遮盖的开口或凹部。
背景技术
由现有技术中已知具有把手主体的门把手。这些把手主体具有被遮盖元件遮盖的开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将遮盖元件可靠且成本适合地安置在把手主体上。
该任务通过以下方式得以解决,即,遮盖元件配置有蓄能器。
蓄能器是成本适合的构件,它能够简单且可靠地安置到把手主体或遮盖元件上。此外,该蓄能器是非常耐用的构件,它负责遮盖元件和把手主体之间的可靠连接。
按照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设定,所述遮盖元件和把手主体通过蓄能器连接。通过这种措施成功实现的是,让遮盖元件和把手主体牢固且可靠地相互嵌合,从而防止两个构件相互松脱开。
按照另一种实施方式设定,在操作门把手时,将门把手从被动状态(特别是静止状态)带入主动状态(特别是工作状态),其中,只有当门把手已经离开了被动状态时,遮盖元件才能够为了敞开开口或凹部在把手主体上移动。
这种解决方案具有以下优点,即,排除了遮盖元件在被动状态下的松脱开。正如已经在上面描述的那样,蓄能器负责机动车的门把手的遮盖元件和把手主体之间可靠的连接。当门把手处于它的被动状态时,门把手就贴靠在机动车的机动车门的门板上,或者与之具有小的间距。
在门把手处于被动状态时,以如下方式选择门板和把手主体之间的间距,即,要排除遮盖元件的移动或松脱。遮盖元件只有在主动状态下才有可能从把手主体上松脱。在这种情况下,把手主体的至少一个部段,也就是至少把手主体的那个与遮盖元件相邻的部段,安置成与门板有距离。在此如下地选择这个距离,即,使得遮盖元件能够朝门板的方向运动或松开。在此,敞开把手主体的开口或凹部。在此可以利用身体部位,特别是利用手指,或者利用工具或利用钥匙的柄手动地移动遮盖元件。
当遮盖元件形配合地和/或力配合地安置在把手主体上时,门把手的构造非常简单且可靠。
当遮盖元件可移动地或可插入地或可折叠地或可摆动地安置在把手主体上时,就以有利的方式简化了遮盖元件的运动。
当遮盖元件构造成基本上圆柱形或方形的并且具有壁体和特别是椭圆形或环形或环形的基面时,简化了遮盖元件与把手主体的装配。
当蓄能器构造成具有接触面的止动元件、特别是构造成止动钩时,遮盖元件能够可靠且牢固地与把手主体连接,其中,所述接触面与安置在基面上的配合止动面构成形配合的和/或力配合的连接。
当遮盖元件和止动元件一体地构成时,就减少了制造成本,此时,止动元件弹性地受到支承。
基于弹性的支承而以有利的方式确保了止动元件即使在将遮盖元件多次地从把手主体上取下时也保持不受损。由此可以防止止动元件从遮盖元件上断开。
按照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设定,在遮盖元件上设有第二止动元件,该第二止动元件在预装配位置上时与第一配合止动面构成形配合的和/或力配合的连接。在预配合位置上,遮盖元件仅部分地位于把手主体的开口内,使得在预装配位置上时,遮盖元件从把手主体的平面向外突出。由此能够更轻松地用理想的颜色为遮盖元件上漆。于是也能够非常简单且成本适合地为遮盖元件的对于使用者在最终的装配位置上可见的边沿区域上漆。可以放弃为了给遮盖元件上漆额外增加用来保持住遮盖元件的装置。由把手主体自身提供这种保持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夫·许尔斯贝克和福斯特有限及两合公司,未经胡夫·许尔斯贝克和福斯特有限及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987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S-泮托拉唑钠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自动化测试及结果比对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