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孔蓄压无静态泄漏喷油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99092.2 | 申请日: | 2014-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1472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发明(设计)人: | 韩宜龙;臧广辉;卫忠星;范永新;杨建鑫;左照伟;戴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阳钜锋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61/10 | 分类号: | F02M61/1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邱启旺 |
地址: | 111299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孔蓄压无 静态 泄漏 喷油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孔蓄压无静态泄漏喷油器,包括高速电磁阀、锁紧螺套、锥面球阀式开关阀、控制柱塞偶件、喷油器弹簧、弹簧座、开口挡圈、喷油器体、喷油嘴偶件和油嘴紧帽,所述锥面球阀式开关阀安装在喷油器体上端凹腔内;所述喷油器体的上端通过锁紧螺母与高速电磁阀连接,其下端通过油嘴紧帽与喷油嘴偶件连接;所述控制柱塞偶件置于喷油器体沿轴线设置的中心孔内,所述喷油器体的中心孔与控制柱塞偶件构成中孔蓄压腔。本发明喷油器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便于安装,提高了生产效率及产品合格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柴油机燃油喷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中孔蓄压无静态泄漏喷油器。
背景技术
柴油机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是为了应对欧三以上排放而开发的,已经成为柴油机燃油系统的主流技术。目前,世界上主要有三大公司在生产柴油机高压共轨系统,日本电装、德国博世、美国德尔福。在日趋严重的能源危机背景下,降低汽车的燃油消耗和发展新能源动力,发动机技术显然最为关键;随着排放标准的要求越来越高,必然推动柴油机燃烧技术的不断发展,而目前国内市场上柴油发动机大部分使用传统机械式燃油系统,急需升级换代,以满足新的排放标准要求。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可以显著改善柴油机的性能、降低排放。高压共轨系统实现了压力建立和喷射过程的分离,从而使控制过程更具有柔性,能更准确地实现小油量的精确控制,更好的实现多次喷射。
目前,国内共轨系统的核心技术是喷油器由原来的两级柱塞偶件细长油道的结构改为单级柱塞偶件中孔蓄压结构。传统的两级柱塞偶件细长油道喷油器,泄漏量大,油耗较高,CO2排放大,对环境污染严重,造成能源浪费,偶件磨损严重,增加涂层后提高了产品成本,采用锥面平衡阀结构,喷油器可靠性变差,对燃油清洁度的敏感性要求高,细长油道供油结构压力波动较大,压力损失大,造成燃油消耗率增大。改为单级柱塞偶件后,没有了两个柱塞的液力差,使柱塞开启的速度显著减小,关闭的速度大大提高,喷油速率呈现“靴形”,符合了先缓后急的喷射要求。但引进技术的单级柱塞偶件中孔蓄压结构喷油器结构非常复杂,加工成本高,同时对清洁度要求也很高,不利于喷油器量产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中孔蓄压无静态泄漏喷油器。该中孔蓄压无静态泄漏喷油器控制柱塞与锥面球阀式开关构成的液力控制腔与喷油器体中心孔腔均为高压腔,两者之间在不喷油时没有液力差,所以在偶件之间没有高的压力差,不存在燃油泄漏;针阀体的中孔与喷油器体中孔腔相通,均为高压油腔,之间不存在压力差,所以油嘴偶件间缝隙也不会产生高压泄漏。该中孔蓄压无静态泄漏喷油器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便于安装,提高了生产效率及产品合格率,提高了喷油器的密封可靠性,降低了对燃油清洁度敏感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阳钜锋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辽阳钜锋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9909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小型汽油发动机或风冷柴油发动机用手摇启动装置
- 下一篇:多层纸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