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CMOS工艺制造双极型晶体管的方法及双极型晶体管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99155.4 | 申请日: | 2014-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3240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发明(设计)人: | 陈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1/331 | 分类号: | H01L21/331;H01L29/73;H01L29/06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11 | 代理人: | 王江富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cmos 工艺 制造 双极型 晶体管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技术,特别涉及一种CMOS工艺制造双极型晶体管的方法及双极型晶体管。
背景技术
现有CMOS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常常会在带隙基准电压源等电路中用到双极型晶体管。
目前常用双极型晶体管大多为CMOS晶体管器件的寄生器件,如图1所示,一种常用的PNP结构是:利用PMOS的源漏区注入形成发射区,利用PMOS的N阱形成基区,利用P型衬底和P阱形成集电区。
现有CMOS工艺制造双极型晶体管的具体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一).利用浅沟槽隔离(STI)或局域硅氧化(LOCOS)工艺形成器件有源区;
(二).N阱和P阱离子注入和热处理;
(三).N型和P型源漏区离子注入和热处理;
(四).利用化学汽象淀积工艺在硅片表面形成金属硅化反应阻挡薄膜(二氧化硅或氮化硅薄膜),用于阻挡金属硅化反应;
(五).利用光刻、等离子体刻蚀和氢氟酸湿法腐蚀工艺去除双极型晶体管的发射区、基区和集电区处的金属硅化反应阻挡薄膜;
(六).在硅片表面淀积钛、钴、镍或铂等金属薄膜,并通过快速热处理工艺在双极型晶体管的发射区、基区和集电区形成金属硅化物;
(七).通过湿法工艺去除硅片表面未反应的金属薄膜;
(八).在硅片表面形成绝缘介质层,并通过光刻和等离子体刻蚀工艺形成接触孔。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CMOS工艺制造双极型晶体管的电流增益可调。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CMOS工艺制造双极型晶体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在P型衬底上形成器件有源区;
二.在有源区形成一N阱及两P阱,N阱的两侧分别邻接一P阱;
三.在两P阱上分别形成一P重掺杂区作为集电区,在N阱的中部上形成一P重掺杂区作为发射区,在发射区两侧的N阱上分别形成一N重掺杂区作为基区;
四.在硅片表面形成金属硅化反应阻挡薄膜;
五.去除基区和集电区处的金属硅化反应阻挡薄膜;
六.在硅片表面淀积金属薄膜,在基区、集电区形成金属硅化物;
七.去除硅片表面未反应的金属薄膜;
八.在硅片表面形成绝缘介质层,并形成基区、集电区及发射区的接触孔;
基区及集电区的接触孔连通到金属硅化物;
发射区的接触孔直接连通到发射区;
九.进行双极型晶体管的后续制造工艺。
较佳的,发射区接触孔的尺寸,就等于标准设计规则中规定的接触孔尺寸;
发射区接触孔的密度,上限由设计规则中最小接触孔间距决定,下限由单个接触孔的最大电流密度决定。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双极型晶体管,其结构是:
在P型衬底上形成一N阱及两P阱,N阱的两侧分别邻接一P阱;
在两P阱上分别形成一P重掺杂区作为集电区;
在N阱的中部上形成一P重掺杂区作为发射区;
在发射区两侧的N阱上分别形成一N重掺杂区作为基区;
基区及集电区上覆盖有金属硅化物,基区及集电区的接触孔连通到金属硅化物;
发射区上未覆盖金属硅化物,发射区的接触孔直接连通到发射区。
本发明的CMOS工艺制造双极型晶体管的方法及其制造的双极型晶体管,双极型晶体管发射区不做金属硅化反应,通过屏蔽发射区的金属硅化反应,接触孔同发射区直接接触,通过调节发射区上的接触孔的密度即可调节发射区平均少数载流子浓度,调节基区扩散电流,最终调节双极型晶体管的电流增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本发明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常用的PNP结构CMOS晶体管寄生双极型晶体管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CMOS工艺制造双极型晶体管的方法制造的双极型晶体管的发射区少数载流子扩散长度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CMOS工艺制造双极型晶体管的方法制造的双极型晶体管的发射区少数载流子扩散长度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9915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