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降解抑菌医用敷料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499510.8 | 申请日: | 2014-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070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李莉;孙志洁;李珍;鲁玺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宝易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15/20 | 分类号: | A61L15/20;A61L15/24;A61L15/18;A61L15/44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永兴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0 | 代理人: | 达晓玲;施光亚 |
地址: | 214431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降解 医用 敷料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是一种可降解抑菌医用敷料及制备方法,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当前生物医学领域应用最广泛的生物降解材料是聚乙醇酸(polyglycolide)、聚乳酸(polylactide)及其共聚物聚乳酸-聚乙醇酸(poly(DL-lactide-coglycolide)等,例如1988年7月13日公开的公开号为CN86104141A的中国专利《聚丙烯酸酯类药物缓释材料的制备方法》,该专利公开了一种以聚丙烯酸酯为基材的药物缓释材料,除聚丙烯酸酯类粉末外,还添加有乳化单体、氧化物、糖类、盐类以及药物,在一定辐照剂量下引发合成的,但是其降解过程中存在初始质量迅速丢失、机械强度丧失、膨胀、显著变形等缺点。
另有聚氨酯泡沫、水凝胶体、海藻酸纤维和织物灯作为敷料,但这些材料敷用于患处的过程中,其形状难以保持,机械性能差,对患处的治疗效果也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具有良好的表面性能、降解性能和抗菌性能的可降解抑菌医用敷料及制备方法。
为实现这一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方法是:一种可降解抑菌医用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敷料是癸二酸和甘油的聚合物,其中癸二酸与甘油的重量比例为1:3~3:1,所述敷料中还含有药用敷料和灭菌剂。
所述药用敷料包括无水乙醇、聚乙烯吡咯烷酮。
所述灭菌剂为纳米银。
所述纳米银的含量为癸二酸和甘油混合物质量的0.1~1%。
一种可降解抑菌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如下:
(1)将聚乙二醇加入容器中,温度控制110~170℃,稳定后加入硝酸银,进行磁力搅拌,反应35~45分钟,反应过程中通入氮气保护,反应结束后提纯得到纳米银;
(2)将纳米银、无水乙醇、聚乙烯吡咯烷酮混合,超声35~45分钟,得到纳米银混合溶液;
(3)将重量比例为1:3~3:1的癸二酸和甘油在容器中混合,反应0.8~1.2小时后加入纳米银混合溶液,容器中通入氮气,混合物在160~200℃下发生缩聚反应生成预聚物;
(4)将预聚物投入一定形状的容器中或浇在医用无纺布上,在150~170℃下进行二次反应并成型为聚癸二酸甘油酯弹性体。
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的质量为纳米银混合溶液的1.5%。
所述纳米银的含量为癸二酸和甘油混合物质量的0.1~1%。
其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调整癸二酸和甘油的比例,可使制得的敷料具有不同的表面性能和降解性能,以便满足不同的释药需求;本发明在合成过程中没有外加催化剂和溶剂,避免了催化剂和溶剂对敷料生物相容性的负面影响;本发明的敷料作用于伤患处,依靠吸收伤口的渗出液达到自身降解、释放药物的目的,同时使伤口保持适度湿度;本发明的敷料还具有良好的组织反应,以及纳米银具有渗透性强、抑菌、杀菌、渗透性强、修复再生、无耐药性等功效,利于保护伤口、隔绝外界细菌侵染;敷料本身透明,易于观察伤口愈合情况;药物不会在体内滞留,更加安全;降解过程中质量线性下降,能够保持原几何形状、表面完整性和机械强度。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可降解抑菌医用敷料及制备方法,所述敷料的主要反应物是癸二酸和甘油,其重量比例范围在1:3~3:1,并且添加了药用敷料和灭菌剂,药用敷料包括无水乙醇和聚乙烯吡咯烷酮,灭菌剂为纳米银。通过控制癸二酸和甘油的比例,可以得到不同降解速度的可降解抑菌医用敷料。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宝易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阴宝易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995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端齿结构微动疲劳试验装置
- 下一篇:型煤热态抗压强度在线测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