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药物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99726.4 | 申请日: | 2014-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2438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1 |
发明(设计)人: | 刘昌胜;屈雪;李金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47/04 | 分类号: | A61K47/04;A61K47/42;A61K45/00;A61P3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一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66 | 代理人: | 崔佳佳,马莉华 |
地址: | 200237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药物 载体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介孔二氧化硅复合粒子,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核、中层和外层,其中,所述内核是纳米介孔二氧化硅粒子;
所述中层设置在所述内核的表面,包括至少一层自组装层,所述自组装层包含相互结合的刀豆球蛋白A和糖元;
所述外层为转铁蛋白层,设置在所述中层的表面,
其中,所述中层具有1-15层自组装层,
所述中层和所述外层之间还具有一层刀豆球蛋白A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孔二氧化硅复合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层具有2-10层自组装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孔二氧化硅复合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介孔二氧化硅复合粒子在pH 4.0-6.0下所述中层和所述外层发生解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孔二氧化硅复合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介孔二氧化硅复合粒子具有以下一个或多个特征:
(1)所述纳米介孔二氧化硅粒子的孔径为1.5-30nm;
(2)所述纳米介孔二氧化硅粒子的粒径为50-300nm;
(3)所述介孔二氧化硅复合粒子的平均粒径为60-350nm;
(4)所述介孔二氧化硅复合粒子在温度高于200℃至550℃时所述中层和所述外层发生热解,失重率达到20-30%。
5.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孔二氧化硅复合粒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提供纳米介孔二氧化硅粒子作为内核;
(b)所述纳米介孔二氧化硅粒子带正电后分散到含有刀豆球蛋白A溶液后,再分散到含有糖元的溶液,在纳米介孔二氧化硅粒子表面形成一层自组装层,任选地重复上述步骤形成数层自组装层;
(c)将步骤(b)获得的粒子分散到含有刀豆球蛋白A溶液后,再分散到转铁蛋白溶液中获得所述的介孔二氧化硅复合粒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特征:
(1)所述步骤(b)或所述步骤(c)的含有刀豆球蛋白A溶液中所述刀豆蛋白A的浓度为0.1-5mg/mL;
(2)所述步骤(b)的含有糖元的溶液中所述糖元的浓度为0.2-5mg/mL;
(3)所述步骤(b)中所述纳米介孔二氧化硅粒子的质量与所述含有刀豆球蛋白A溶液的体积比为1-60mg:1ml;
(4)所述步骤(b)中所述纳米介孔二氧化硅粒子的质量与所述含有糖元的溶液的体积比为1-60mg:1ml;
(5)所述转铁蛋白溶液中转铁蛋白的浓度为0.2-5mg/mL;
(6)所述步骤(b)获得的粒子的质量与所述含有刀豆球蛋白A溶液的体积比为1-60mg:1ml;
(7)所述步骤(b)获得的粒子的质量与所述转铁蛋白溶液的体积比为1-60mg:1ml。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或所述步骤(c)的含有刀豆球蛋白A溶液中所述刀豆蛋白A的浓度为0.2-3mg/mL。
8.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的含有糖元的溶液中所述糖元的浓度为0.5-3mg/mL。
9.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所述纳米介孔二氧化硅粒子的质量与所述含有刀豆球蛋白A溶液的体积比为10-50mg:1ml。
10.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所述纳米介孔二氧化硅粒子的质量与所述含有刀豆球蛋白A溶液的体积比为30-45mg:1ml。
11.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所述纳米介孔二氧化硅粒子的质量与所述含有糖元的溶液的体积比为10-50mg:1ml。
12.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所述纳米介孔二氧化硅粒子的质量与所述含有糖元的溶液的体积比为30-45mg:1ml。
13.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铁蛋白溶液中转铁蛋白的浓度为0.5-3mg/mL。
14.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获得的粒子的质量与所述含有刀豆球蛋白A溶液的体积比为10-50mg:1m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理工大学,未经华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9972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熔炼烟气的二次燃烧装置
- 下一篇:一种石膏板干燥机进板异常报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