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道路转角权重的最优路径分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499765.4 | 申请日: | 2014-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001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孟令奎;胡正华;周杨;夏辉宇;张文;黄长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9/00 | 分类号: | G06F19/00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胡艳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道路 转角 权重 最优 路径 分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智能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道路转角权重的最优路径分析方 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交通需求正在快速增长。道 路负荷日益严重,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公共交通作为自己的出行方式。然而,由于城 市人口密集,机动车流动量大,城市道路规划不到位,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优势一直难 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道路容量严重不足、交通管理技术水平低下、服务管理不善等 原因,导致城市交通问题十分严重,交通堵塞已成为普遍现象。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设 计一套可行的运营线路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成为许多市民渴望解决的重大问题。
目前,基于最短路径算法进行的公共交通运输线路选址主要采用经典的Dijkstra算 法,该算法考虑道路的长度和宽度、路况和行车道等基本因素,虽然方法简单,易于实 现,但是未针对城市公交车辆的特点对道路网节点处车辆转向的耗时进行综合考虑。对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而言,许多城市都有专用的公交专用车道,道路车流量大小对公交车 辆的影响相对较低;另一方面,公交车辆基本上都是大型客车,车身比较冗长,有的甚 至采用拉式铰接盘。在城市道路网交叉口处,大型客车尤其是铰接式客车的转向极不方 便,与一般小型轿车相比,需花费更多的时间。事实上,在城市交通道路网系统中,公 交车辆在不同道路交叉口的转向耗时和行车限制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对于城市公共交通 系统而言,公交车辆在道路转角的转向成本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文中涉及如下参考文献:
[1]肖华.武汉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及对策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6.
[2]苏凯.城市交通拥堵的地理信息分析及缓堵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2.
[3]张明明.基于GIS的城市公交线网优化设计[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11.
[4]肖海平,陈兰兰,彭涛.基于ArcGIS Engine的城市道路最短路径分析方法研究 [J].金属矿山,2008,(12):98-100.
[5]王海梅,周献中.网络系统中的最短路径分析及其应用研究[J].兵工学报,2006, 27(03):515-518.
[6]黄登峰.GIS最短路径分析中关键算法的研究[J].城市勘测,2007,(04):68-71.
[7]杨长保,王开义,马生忠.一种最短路径分析优化算法的实现[J].吉林大学学报 (信息科学版),2002,20(02):70-74.
[8]张福浩,刘纪平.一种基于Dijkstra的海量空间数据最短路径算法[J].辽宁工程 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8(04):554-557.
[9]刘庆元,杜文贞.基于ArcGIS Server的物流配送最短路径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 现[J].测绘科学,2010,35(02):197-198+203.
[10]孙伟伟,刘春,林航飞,等.城市复杂道路网络T-GIS数据模型[J].同济大学学 报(自然科学版),2012,40(01):第127-132页.
[11]雷敏.基于费用的区域道路网最短路径分析研究[D].长沙:长沙理工大学, 2007.
[12]罗荣锋.城市道路信号交叉口左转交通流的组织方法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 2010.
[13]徐占华,梁建国.基于Skyline的最短路径分析算法设计与实现[J].城市勘测, 2008,(04):31-33+42.
[14]张晓楠,任志国,曹一冰,等.交通运输最短路径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测 绘工程,2014,23(01):25-30.
[15]Chen,Shaopei,Jianjun Tan,Christophe Claramunt,and Cyril Ray.2011. "Multi-scale and multi-modal GIS-T data model."Review of.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 19(1):147-61.doi:10.1016/j.jtrangeo.2009.09.00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49976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F 电数字数据处理
G06F19-00 专门适用于特定应用的数字计算或数据处理的设备或方法
G06F19-10 .生物信息学,即计算分子生物学中的遗传或蛋白质相关的数据处理方法或系统
G06F19-12 ..用于系统生物学的建模或仿真,例如:概率模型或动态模型,遗传基因管理网络,蛋白质交互作用网络或新陈代谢作用网络
G06F19-14 ..用于发展或进化的,例如:进化的保存区域决定或进化树结构
G06F19-16 ..用于分子结构的,例如:结构排序,结构或功能关系,蛋白质折叠,结构域拓扑,用结构数据的药靶,涉及二维或三维结构的
G06F19-18 ..用于功能性基因组学或蛋白质组学的,例如:基因型–表型关联,不均衡连接,种群遗传学,结合位置鉴定,变异发生,基因型或染色体组的注释,蛋白质相互作用或蛋白质核酸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