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沥青基中孔球状活性炭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00044.0 | 申请日: | 2014-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614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伍孝;李于;鲍烈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创越炭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1/10 | 分类号: | C01B31/10 |
代理公司: | 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4105 | 代理人: | 雷立康 |
地址: | 637400 四川省南***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沥青 基中孔 球状 活性炭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活性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沥青基中孔球状活性炭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球状活性炭是上世纪70年代后期由日本、美国、德国和前苏联等工业发达国家研制开发成功的一种高性能活性炭,具有球形度好、装填密度高、流动性佳、吸附容量大、吸脱附速率快等优良特性,目前在国外已经进入工业化阶段并在血液净化、催化剂载体、有机溶剂回收、贵金属回收、色谱填充柱等领域得到推广应用。其制备工艺主要包括:成球、固化、炭化活化。目前,根据原料的不同,主要分为沥青系球状活性炭和树脂系球状活性炭。其中沥青系因原料易得而受到大家青睐,但制备工艺复杂;树脂系球状活性炭虽然存在易工业化、成本低廉等优势,但仍然存在制备方法复杂、生产效率低、能耗高和产品质量不稳定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球状活性炭存在制备方法复杂、生产效率低、能耗高和产品质量不稳定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沥青基中孔球状活性炭及其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沥青基中孔球状活性炭,其中:所述活性炭的直径为0.1-0.6mm,强度为90-95%,比表面积为600-1500m2/g,灰分<1000ppm,中孔率为50-85%,平均孔径为2-3.5nm。
所述的沥青基中孔球状活性炭的制备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1)将酚醛树脂和扩孔剂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其中酚醛树脂用量为有机溶剂重量的0.1-10%,扩孔剂用量为有机溶剂重量的0.05-5%;
2)将软化点为130-180℃、直径为0.1-0.6mm的沥青球进行筛分;
3)将步骤2)筛分的沥青球置于常压容器内,用步骤1)配制的浸渍液浸渍1-30min,滤出沥青小球,然后将滤出的沥青小球在20-100℃的温度下干燥5-100min;
4)用酸度为10-30%的对甲苯磺酸、苯磺酰氯、石油磺酸、硫酸、盐酸或磷酸中的一种或几种以任意比组成的混合酸液将步骤3)制得的沥青球浸泡10-100min,滤除溶液,然后将沥青球置于干燥器内,在20-100℃的温度下干燥5-100min;
5)将步骤4)制备的沥青球重复进行步骤3)和步骤4)的操作1-3次,控制沥青球的增重率为5%-20%,制得固化小球;
6)将步骤5)制得的固化小球在空气气氛或空气与氧化促进气体的混合气氛中以0.5-5℃/min的速度升温至200-400℃,并在200-400℃的温度下热处理5-100min,制得不熔化沥青小球;
7)将步骤6)制得的不熔化沥青小球重复进行步骤3)和步骤4)的操作0-2次,控制不熔化沥青小球的增重率<10%;
8)将步骤7)制得的不熔化沥青小球置于活性气氛中,在温度为800-1100℃的温度下进行炭化活化5-60min,即制得沥青基中孔球状活性炭。
所述扩孔剂为无机镍盐、银盐、钴盐、铁盐、镁盐、锌盐、铵盐,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或有机金属络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以任意比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有机溶剂为乙醇、甲醇、煤油、二甲基甲酰胺中的一种或几种以任意比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氧化促进气体为氯化氢、二氧化氮、三氧化硫、氧气、臭氧中的一种或几种以任意比组成的混合气体。
所述活性气氛为水蒸气气氛、二氧化碳气氛或水蒸气与空气以任意比组成的混合气氛。
与背景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采用热固性树脂补强的方式,规避了对高软化点沥青球的需求,从而使软化点较低的商品化沥青球具备了可行性,降低了成本;
2)采用树脂包裹沥青球的方式,简化了工序,使沥青基球状活性炭的批量生产得以实现,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能耗;
3)本发明直接在浸渍剂中添加扩孔剂,在热处理过程中形成炭包金属氧化物结构,有利于活化时空隙结构的产生,同时,热处理过程中热固性树脂本身具有较好的造孔性能,提高了产品品质;
4)本发明孔结构可调,通过更换扩孔剂,可以很方便的实现孔结构控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沥青基中孔球状活性炭,其中:所述活性炭的直径为0.1-0.6mm,强度为90-95%,比表面积为600-1500m2/g,灰分<1000ppm,中孔率为50-85%,平均孔径为2-3.5nm。
本实施例中的沥青基中孔球状活性炭的制备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创越炭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创越炭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000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介质吸附的污水除磷设备
- 下一篇:一种用于制备石墨烯的原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