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有过滤风管的随摆式扫风透明汽车雨刷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00127.X | 申请日: | 2014-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011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李河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河泉 |
主分类号: | B60S1/54 | 分类号: | B60S1/5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5300 山东省淄博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过滤 风管 摆式 透明 汽车 雨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配件领域,具体涉及带有过滤风管的随摆式扫风透明汽车雨刷。
背景技术
汽车前雨刷器也叫刮水器,是汽车的一个配件。传统的汽车雨刷仅依靠刮板的移动将汽车玻璃表面的水刮除掉。当雨量较小时,效果保持的比较好,但一旦雨量扩大,汽车玻璃表面的水量较大时则会发生刮除不干净的情况出现,只能通过加快汽车雨刷的工作频率来应对,但这样的同时对前方视野却造成障碍,此种情况极大的困扰着驾驶者。发明人在多年的生活体验中,通过不停的实践和改造,设计出一种全新的附带扫风装置的透明汽车雨刷,对此种情况进行了针对性的技术改造,带来了良好的效果。并且为了延长扫风装置的使用寿命,在汽车送风系统内设置了的风道过滤器,便于应对车辆行进中,吸入的气流中可能带来颗粒物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带有过滤风管的随摆式扫风透明汽车雨刷,能够帮助驾驶者在雨量较大时,通过气流增加雨水的刮除效果,保持驾驶者视野良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带有过滤风管的随摆式扫风透明汽车雨刷,其特征在于:在汽车的前端设置进风口和送风口,进风口和送风口通过送风管路联通;送风管路内壁中设置虑罩支架,虑罩支架上设置虑罩,虑罩上阵列网孔;进风口开设在汽车前端的底部,送风口开设在汽车前盖与挡风玻璃的连接处;雨刷摆臂内开设的管路与送风口形成气流通路;雨刷固定臂内开设的扫风管,扫风管与雨刷摆臂内开设的管路形成气流通路,扫风管上相对与汽车挡风玻璃的一面开设多个出风孔。
本发明所述的带有过滤风管的随摆式扫风透明汽车雨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虑物风道、虑物挡片、虑物孔和虑物存囊,虑物风道与送风管路联通;虑物风道内壁上伸出多个虑物挡片,虑物挡片内侧虑物内壁上对应设置虑物孔,虑物风道通过虑物孔与虑物存囊联通。
还包括挡尘板、刮板和雨刷固定扣,雨刷固定臂下端面的一侧设置挡尘板,雨刷固定臂下端面的另一侧设置刮板;雨刷固定臂的上端面设置雨刷固定扣,雨刷固定扣内设置相对的卡扣凸点,雨刷摆臂插入雨刷固定扣内侧相对设置的两个卡扣凸点之间。
虑罩相对于送风管路呈漏斗状;虑物风道相对于虑罩呈对应的漏斗状。
雨刷摆臂、雨刷固定扣和雨刷固定臂均为透明的PVC材料制成。
刮板为透明软硅胶材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两个相对应设置的漏斗状过滤装置,将可能在空气中携带的杂志进行过滤,利用物理性原理,通过过滤杂质可能通过的空气通道,将其滤除在送气通道之外,确保送气通道所输送空气的纯度。本装置完全利用风力在运行中的特性,不需要借助汽车动力,完全的过滤空气杂质,装置设计合理,无需增加损耗,一次安装,终身受益,运行可靠,使用寿命长,非常适宜在行业内推行,市场潜力大,社会经济效益高。
2、本发明将雨刷摆臂及连接固定装置均采用透明材料制成,在工作时不会妨碍驾驶者的视野。并且送风装置为随摆式,此种设置一方面当车辆行驶途中遇到大雨或暴雨的情况时,汽车雨刷的刮拨频率会加快,采用了全身透明设计,确保了雨刷自身不会对驾驶者产生影响;另一方面,通过在透明材质的雨刷摆臂中开设管路,将汽车前进过程中,自然吸入的风力直接输送到随雨刷摆臂联动的扫风管内,效果非常显著。装置设计合理,非常适宜在行业内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送风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过滤风管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虑罩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汽车雨刷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A向视图;
图中标记:1、汽车;2、送风口;3、进风口;4、送风管路;5、虑罩支架;6、虑罩;7、虑物风道;8、虑物挡片;9、虑物孔;10、虑物存囊;11、雨刷摆臂;12、雨刷固定扣;13、雨刷固定臂;14、刮板;15、卡扣凸点;16、扫风管;17、出风孔;18、挡尘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河泉,未经李河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0012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