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浆纱机供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01145.X | 申请日: | 2014-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428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1 |
发明(设计)人: | 康海峰;曹扣金;孙晓静;李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宿迁市宿豫区卓圩制丝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B23/20 | 分类号: | D06B23/20;D06B23/22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淮海专利事务所 32205 | 代理人: | 华德明 |
地址: | 223800 江苏省宿***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浆纱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机械,具体是一种浆纱机供浆装置。
背景技术
经纱在织机上织造时,要经受由于各种机构运动而产生的反复多次的拉伸、弯曲和冲击,以及停经片、综丝和钢筘等机件的反复多次的磨擦等作用,为了降低经纱的断头率,提高经纱的可织性及产品质量,必须赋于经纱以更高的耐磨性,黏附突出在纱条表面的毛羽,适当增加经纱的强度,并尽可能地保持经纱原有的弹性,因此必须对经纱进行上浆,上浆过程在浆槽内完成。在生产过程中,离不开供浆装置,在供浆过程中,现有的供浆方法采用的是人工供浆,人工控制浆料的范围和数量,这种供浆方法,浆料的范围和数量控制不精确,造成浆料的浪费,而且供浆效率低,不能适应高效率的供浆要求;常规浆纱机的浆槽加热,需由操作工来控制浆桶内的温度,当浆桶内温度高于上浆所需温度时,人工操作停止加热,当浆桶内温度低于上浆所需温度时,人工操作开始加热。这种加热方式操作工的工作强度大,且浆料温度不可控。会经常出现温度过高或过低现象,影响上浆质量,而一些纱机的浆槽加热装置的制造成本,设计不够合理,操作并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浆纱机供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浆纱机供浆装置,包括浆槽、浆桶和泵;所述浆槽左侧通过回浆管与浆桶连接,且回浆管上设有单向阀;所述浆桶顶部设有浆桶温度计,且外壁上设有环形加热管,浆桶底部通过出浆管连接泵,泵通过进浆管连接浆槽;同时泵电连接控制开关,控制开关电连接温度感应器,且所述温度感应器位于浆槽内部右侧;所述浆槽右侧设有温度显示器。
进一步的,所述浆槽为不锈钢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出浆管由铜管和保温层组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浆槽和浆桶之间设有回浆管,浆液可以重复利用,避免浪费;且在浆桶外壁设有环型加热管,加热高效,减轻了工人工作量,制造成本较低,而且浆槽和浆桶分别设有温度显示器和浆桶温度计,工人可以直观的了解温度的变化;所述出浆管由铜管和保温层组成,避免了浆液在运送过程中热量的损失,节约了能源,提高了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浆纱机供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浆纱机供浆装置中出浆管的截面图。
图中:1-浆槽、2-回浆管、3-浆桶、4-浆桶温度计、5-环形加热管、6-出浆管、7-泵、8-进浆管、9-控制开关、10-温度显示器、11-温度感应器、21-单向阀、61-铜管、62-保温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2,一种浆纱机供浆装置,包括浆槽1、浆桶3和泵7;所述浆槽1左侧通过回浆管2与浆桶3连接,且回浆管2上设有单向阀21;所述浆桶3顶部设有浆桶温度计4,且外壁上设有环形加热管5,浆桶3底部通过出浆管6连接泵7,泵7通过进浆管8连接浆槽1;同时泵7电连接控制开关9,控制开关9电连接温度感应器11,且所述温度感应器11位于浆槽1内部右侧;所述浆槽1右侧设有温度显示器10。
本发明在工作时,温度感应器11检测到浆槽1内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控制开关9打开,泵7开始工作,浆桶3内的浆液经过出浆管6和进浆管8进入浆槽1,冷却的浆液从回浆管2流入浆桶3中重新加热,当浆槽1内的浆液达到设定温度后,控制开关9控制泵7停止工作。所述浆槽1和浆桶3之间设有回浆管2,浆液可以重复利用,避免浪费;且在浆桶3外壁设有环型加热管5,加热高效,减轻了工人工作量,制造成本较低,而且浆槽1和浆桶3分别设有温度显示器10和浆桶温度计4,工人可以直观的了解温度的变化。所述出浆管6由铜管61和保温层62组成,避免了浆液在运送过程中热量的损失,节约了能源,提高了经济效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宿迁市宿豫区卓圩制丝有限公司,未经宿迁市宿豫区卓圩制丝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0114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