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过炼焦煤MCI预测焦炭CSR模型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01680.5 | 申请日: | 2014-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6864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常毅军;常毅保;徐佳妮;姜卫民;阎瑞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汾渭能源开发咨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00 | 分类号: | G06F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30009 山西省太原市杏***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过 焦煤 mci 预测 焦炭 csr 模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通过炼焦煤MCI预测焦炭CSR模型的方法是新的焦炭热强度预测模型,属焦炭质量控制领域。
背景技术
国家发改委已将优质炼焦煤作为特殊和稀缺煤种,列入保护性开采范围。如何大幅节约稀缺资源,实现对主焦煤、肥煤的资源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而我国的焦化厂仍然采用粗放式管理模式,根据人工经验确定配煤比,不仅不能有效地节约优质焦煤,而且配煤成本较高、焦炭质量不稳定,同时还极大地耗费人力、物力和财力,使焦化厂的经济效益受到影响。
炼焦需根据各种煤特性不同,将多种煤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合使用,使焦炭质量达到最优,并且能合理利用煤炭资源,增加炼焦的化工产品。科学、合理、精确的配煤比是保证焦炭质量的主要因素。国外企业通过脱水、预热等预处理,非炼焦煤占入炉煤比例最高达40%,国内研究机构也根据配合煤的性质,建立了焦炭质量预测模型;因此,有必要根据煤质指标、煤灰分析建立焦炭模型,不仅有效节约了优质焦煤资源,预测焦炭品质,而且降低焦炭成本,提高焦炭质量。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炼焦煤MCI预测焦炭CSR模型的方法,不仅有效节约了优质焦煤资源,预测焦炭品质,而且降低焦炭成本,提高焦炭质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是:
通过炼焦煤MCI预测焦炭CSR模型的方法,炼焦煤通过测定或计算得出M40,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得出焦炭M40与焦炭CSR之间的关系,再利用矿物质催化指数MCI修正,最后得出焦炭CSR与焦炭M40和矿物质催化指数MCI之间的关系。
通过选定标准MCI煤测得冷强度M40,从而求得冷强度与MCI量化对接的基准,从而计算已知冷强度与MCI的情况下可量化预测的热强度。
所述计算得出M40所用的公式为:
M40(预测)= -1.14Vdaf+0.036G+1.13Y+87.5+50ρ-50
其中:Vdaf为挥发份、G为粘结指数、Y为胶质层厚度、ρ为堆密度。
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得出焦炭M40与焦炭CSR之间的关系采用公式:
CSR1(预测)=α×(M40)2 +β×(M40)+γ
注:α、β、γ均为回归系数。
所述的矿物质催化指数MCI计算公式为:
其中, Ad为灰分,Vdaf为挥发份。
利用矿物质催化指数MCI修正指,利用下述公式确定炼焦煤MCI和焦炭CSR模型之间的关系:
CSR(预测)= CSR1-n (MCI-δ)
式中:n为,δ为。
最后得出焦炭CSR与焦炭M40和矿物质催化指数MCI之间的关系指得出公式如下:
CSR(预测)=α×(M40)2 +β×(M40)+γ-(MCI-δ)×n
选用以山西柳林煤为基准,δ=1时,公式为:
CSR(预测)= -0.032×(-1.14Vdaf+0.036G+1.13Y+87.5+50ρ-50)2 +6.336 ×(-1.14Vdaf+0.036G+1.13Y+87.5+50ρ-50)-241.18-(MCI-1.0)×5.7。
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焦炭热强度预测方法,可以在配煤阶段就对焦炭的热强度进行预测,不需要通过大量实验,减少试验环节的试错投入。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焦炭冷强度M40对焦炭CSR的影响图;
图2为矿物催化指数与焦炭热性质的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炼焦煤MCI预测焦炭CSR模型的方法,炼焦煤通过测定或计算得出M40,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得出焦炭M40与焦炭CSR之间的关系,再利用矿物质催化指数MCI修正,最后得出焦炭CSR与焦炭M40和矿物质催化指数MCI之间的关系。
其核心技术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得出焦炭M40与焦炭CSR之间的关系,再利用矿物质催化指数MCI修正,即为通过选定标准MCI煤测得冷强度M40,从而求得冷强度与MCI量化对接的基准,从而计算已知冷强度与MCI的情况下可量化预测的热强度。
(1)焦炭冷强度与焦炭热强度的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汾渭能源开发咨询有限公司,未经山西汾渭能源开发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0168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扭把式前驱动后转向高速自行车
- 下一篇:一种入炉矿和烧结矿的集成配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