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亮度2D/3D可切换的集成成像显示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02232.7 | 申请日: | 2014-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161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发明(设计)人: | 邓欢;王琼华;崔建朋;罗成高;刘尧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27/26 | 分类号: | G02B27/26;H04N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亮度 切换 集成 成像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成成像显示技术,特别涉及一种高亮度2D/3D可切换的集成成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集成成像是一种真3D技术,包括拍摄和显示两个过程。拍摄过程采用微透镜阵列拍摄3D物体,获得具有物体不同方向信息的微图像阵列;显示过程中微图像阵列发出的光线被聚集还原,重建出原3D物体的光场信息。集成成像3D显示能再现出3D场景发出或反射的光线信息,从而构建出全真的3D图像,具有真3D显示、不需辅助设备、适合多人观看、全视差、连续视点、成本低廉、结构简单、超薄屏幕(可壁挂)等优点,已成为科研工作者的研究热点。
集成成像3D显示可通过在显示屏前附加微透镜阵列或针孔阵列两种方式实现,微透镜阵列通过对每个像素发出光线的折射成像作用产生3D效果,但其制作工艺较为复杂,精度不高,而且由于像差等因素,使得重建的3D图像质量下降。针孔阵列的制作工艺相对简单,但由于其通过对光线的遮挡和透射作用产生3D效果,因此将阻挡大部分光线,只有小部分光线从针孔透射出来,从而使得再现3D图像的亮度非常低。
由于目前大多数的节目源都是2D内容,既能兼容普通的2D节目源又能实现3D节目播放的2D/3D可切换显示将被更多的使用者所接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高亮度2D/3D可切换的集成成像显示装置,如附图1所示,该装置由漫反射片、背光源、反射偏振片Ⅰ、偏振光转换器、棱锥针孔阵列、以及透射型显示面板组成。棱锥针孔阵列的侧面为反射偏振片Ⅱ,反射偏振片Ⅰ和反射偏振片Ⅱ的偏振方向正交。透射型显示面板上显示3D内容时,偏振光转换器上不施加驱动电压,偏振光转换器不改变入射光的偏振方向,该发明装置实现高亮度的集成成像3D显示;透射型显示面板上显示2D内容时,偏振光转换器上施加驱动电压,偏振光转换器使入射光的偏振方向产生90°的旋转,该发明装置实现2D显示。
所述漫反射片对入射光线产生漫反射作用。
所述反射偏振片Ⅰ对与其偏振方向相同的入射光透射,而对与其偏振方向正交的入射光反射。
所述棱锥针孔阵列由附图2所示的棱锥针孔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等间距排列而成,棱锥针孔底面是边长为p的正方形,棱锥针孔各侧面为等腰梯形的反射偏振片Ⅱ,该反射偏振片Ⅱ对与其偏振方向相同的入射光透射,而对与其偏振方向正交的入射光反射,该反射偏振片Ⅱ和反射偏振片Ⅰ的偏振方向正交,棱锥针孔顶部有一个小孔,该小孔与棱锥针孔底面中心对齐。棱锥针孔顶部的小孔的边长为q,小孔的占空比K为
(1)
优选地,棱锥针孔中小孔的占空比K在1%到10%之间最为合适。
所述透射型显示面板上显示3D内容时,偏振光转换器上不施加驱动电压,偏振光转换器不改变入射光的偏振方向,该发明装置实现高亮度的集成成像3D显示,如附图3所示。如附图3中的实线箭头所示,反射偏振片Ⅰ将背光源发出的与其偏振方向相同的偏振光透射,而将正交方向的偏振光反射到背光源下方的漫反射片上,反射的偏振光经过漫反射片的消偏振之后变为自然光,再次入射到反射偏振片Ⅰ上,继而又有一半被透射一半被反射,周而复始,最终背光源发出的所有光线都被转化为与反射偏振片Ⅰ偏振方向相同的偏振光。如附图3中的虚线箭头所示,在不施加电压的情况下,偏振光转换器对入射的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不发生改变,偏振光直接透过偏振光转换器进入棱锥针孔阵列,到达棱锥针孔阵列顶部的小孔的偏振光由小孔透射出去,而到达棱锥针孔阵列侧面的反射偏振片Ⅱ的偏振光被反射回背光源下方的漫反射片上,偏振光多次经过漫反射片的消偏振以及反射偏振片Ⅰ的透射和反射,再次进入到棱锥针孔阵列,继而又有一部分偏振光被棱锥针孔阵列顶部的小孔透射,一部分偏振光被反射偏振片Ⅱ反射,周而复始,最终所有的光线都通过棱锥针孔阵列顶部的小孔透射出来,从而提升了光线的利用率。透射型显示面板上显示集成成像3D显示所需的微图像阵列,图像元节距与棱锥针孔底面的边长相同,都为p,且各图像元与对应的棱锥针孔中心对齐,棱锥针孔阵列顶部的小孔透射的光线照射到微图像阵列上,获得高亮度的集成成像3D显示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022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