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悬索桥的索夹与吊杆的连接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02687.9 | 申请日: | 2014-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071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郑钧雅;盛为光;钟麟强;周永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建科预应力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16 | 分类号: | E01D19/16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王一琦 |
地址: | 20003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悬索桥 吊杆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悬索桥,具体来说,是一种悬索桥的索夹与吊杆的连接结 构,属于悬索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参见图1,在桥梁技术领域,体系转换主要是通过对主缆及吊杆进行反 复的张拉将主桥恒载由支架转换到主缆的过程,为桥梁施工过程中的关键 环节。而主缆和吊索之间力的传递主要是通过索夹来实现的。
参见图2,吊杆4包括吊索4b和外包钢管4a,现有的索夹与吊索及外 包钢管的传统连接方法为焊接,通常的做法是先采用螺钉6将双曲面结构 的肋板5与索夹耳板2a相连接,再将肋板5与外包钢管4a及索夹耳板2a 焊接固定。外包钢管4a内部的吊索4b与索夹通过销轴铰接连接。
这种形式的索夹吊杆的连接结构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缺点:①吊索外 包钢管长度下料精度要求高。主缆通过索夹与吊索及外包钢管相连,吊索 外包钢管的长度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主缆的线形,进而影响到整个桥梁 结构受力;②肋板加工难度高。肋板形状为空间双曲面,要求与索夹耳板 紧密贴合,否则容易出现漏水等现象;③吊索外包钢管受力复杂,不易控 制。体系转换过程中,主缆和吊索交错张拉,将引起吊索外包钢管产生拉 弯或压弯的受力状态,对构件受力性能不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①降低加工难度,节约加工成本,减少加工时间。现 有技术方案中,吊杆外包钢管长度必须准备到位,以确保主缆线形准确; 肋板形状为与索夹耳板相吻合的空间双曲面,以确密实防水。这些要求都 造成钢构件加工难度非常大,耗时耗力;②简化悬索体系受力。现有技术 方案中,索夹与吊杆的连接方式为焊接,在体系转换过程中,主缆和吊索 交错张拉,使整个吊杆体系受力复杂,不利于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悬索桥的索夹与吊杆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吊杆4、索夹 2、叉耳3a、承压螺母7、承压肋板8;所述吊杆包括吊索4b、外包钢管4a; 所述外包钢管4a上端固定并设有具有水平承压面的承压肋板8,吊索4b的 上部与车有螺纹的叉耳3a相连接,所述承压螺母7旋于叉耳3a上,并与 承压肋板8压紧配合;调节所述承压螺母7,可以调节与外包钢管4a的长 度相适应。
本技术方案的特点在于:对悬索桥的索夹与吊杆连接结构进行了改进, 将现有技术中采用的纯焊接的方式改变为通过承压螺母与承压肋板相互压 紧配合的方式,通过调节承压螺母与叉耳连接的相对位置,可以调节压紧 程度。本技术方案避免了连接肋板的加工工序,提高了外包钢管长度公差, 节约了加工成本,节省了加工时间;同时,外包钢管和索夹耳板相脱离, 简化了结构受力,避免了体系转换过程中由于应力变化而导致外包钢管破 裂,以致雨水渗入使吊索生锈现象的发生。
进一步的,所述承压肋板8焊接固定在所述外包钢管4a上。
进一步的,所述承压肋板8由方形钢板及4片加劲板组成,加劲板呈 对称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承压螺母7为圆形螺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简化悬索桥悬吊体系结构受力。因吊索外包钢管和索夹耳板相脱离, 使结构受力更明确。通过调整承压螺母,可将吊索外包钢管内力有效释放 到安全范围以内。
2)吊索外包钢管加工长度误差易于控制。因承压螺母可以上下移动调 节,因此吊索外包钢管加工长度误差要求可大大缩小,不仅易于加工,同 时也节省大量加工费用;
3)防水。因压力存在,承压螺母始终与肋板紧密结合,可防止雨水渗 入,避免吊索锈蚀;
4)便于施工。因吊索、外包钢管和索夹的连接通过可移动的承压螺母 实现,因此可避免类似于传统连接方法施工中繁琐的焊接工作,既加快了 施工进程,同时也节约了劳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悬索桥纵剖面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悬索桥索夹与吊杆连接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悬索桥索夹与吊杆连接示意图。
图中1.主缆,2.索夹,2a.耳板,3a.车螺纹的叉耳,3b.叉耳,4.吊杆, 4a.外包钢管,4b.吊索,5.双曲面结构的肋板,6.螺钉,7.承压螺母,8. 承压肋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建科预应力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建科预应力技术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0268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