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Al-Zn-Mg-Cu-Zr铝合金性能的固溶时效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06430.0 | 申请日: | 2014-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418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30 |
发明(设计)人: | 罗兴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兴婷 |
主分类号: | C22F1/04 | 分类号: | C22F1/04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吴无惧 |
地址: | 558000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al zn mg cu zr 铝合金 性能 时效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提高Al-Zn-Mg-Cu-Zr铝合金性能的固溶时效工艺。
背景技术
Al—Zn—Mg-Cu—Zr系铝合金是一种可热处理强化的超高强铝合金,其强化热处理包括固溶淬火及随后的时效。该系铝合金的合金元素含量高、易偏析、铸坯中未溶共晶相多,热加工后未溶相数目多,分布不均匀,未溶相颗粒会成为应力集中和裂纹萌生之处,对其断裂韧性、疲劳性能和抗应力腐蚀开裂性能均有显著影响。采用适宜的固溶处理,将非平衡凝固形成的多相组织尽可能转变为固溶体组织,充分发挥合金元素的有益作用,可以迸一步提高超高强铝合金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进一步提高Al-Zn-Mg-Cu-Zr铝合金性能的固溶时效工艺。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提高Al-Zn-Mg-Cu-Zr铝合金性能的固溶时效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配料:合金原料为99.98%Al,99.92%Zn,99.9%Mg,A1一2.86%Sc,A1一48%Cu和A1一40%Zr中间合金;
(2)熔炼铸造;
(3)均匀化处理:温度450~465℃,时间24h;
(4)热轧:温度460℃,加热时间1h,热轧成型;
(5)退火;
(6)冷轧;
(7)固溶时效处理。
优选的,所述步骤(7)中所采用固溶处理:470℃×2h。
优选的,所述步骤(7)中采用三级时效工艺(RRA):120℃×24h+170℃×1h+120℃×24h。
本发明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固溶处理和三级时效工艺,在保证合金具有较高电导率(不小于37.8%IACS)的条件下,合金综合力学性能达到最好,抗拉强度为596.4MPa、屈服强度为578.7MPa、延伸率为8.6%。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提高Al-Zn-Mg-Cu-Zr铝合金性能的固溶时效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配料:合金原料为99.98%Al,99.92%Zn,99.9%Mg,A1一2.86%Sc,A1一48%Cu和A1一40%Zr中间合金;
(2)熔炼铸造;
(3)均匀化处理:温度450~465℃,时间24h;
(4)热轧:温度460℃,加热时间1h,热轧成型;
(5)退火;
(6)冷轧;
(7)固溶时效处理。
优选的,所述步骤(7)中所采用固溶处理:470℃×2h。
优选的,所述步骤(7)中采用三级时效工艺(RRA):120℃×24h+170℃×1h+120℃×24h。
采用上述一种提高Al-Zn-Mg-Cu-Zr铝合金性能的固溶时效工艺,可以得出固溶处理及时效对合金性能的影响,固溶温度为460、470、480和490度,固溶时间120min,时效工艺为120℃×24h时,可得出如表1所示的性能结果。固溶时间为40、80、120和160min,固溶温度为470度,时效工艺为120度×24h,可得出如表2所示的性能结果。由表1可知,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都是先增大到峰值后逐渐减小。固溶态下,470度时合金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最高,分别为475.3和448.6MPa;经固溶及120度×24h时效,抗拉强度、屈服强度的峰值点在固溶温度为470度处,其峰值分别为613.5和571.2MPa。固溶温度继续升高则其强度开始下降,屈服强度的变化趋势跟抗拉强度相似,伸长率也有相似的规律,最大平均值分别为14.9%(固溶态)、10.7%(固溶态+T6)。由表2可知,随着时效保温时间的延长,抗拉强度、伸长率都有先增大到峰值然后逐渐减小的趋势。固溶态下,时效时间为120min时合金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最高,分别为475.3和448.6MPa;经固溶及120℃×24h时效,抗拉强度在固溶保温时间为120min时达到峰值,其峰值为613.5MPa,固溶保温时间超过120min后抗拉强度开始下降;屈服强度的峰值点在固溶保温时间160min处,其峰值为578.5M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兴婷,未经罗兴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064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