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吸附式行李箱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07478.3 | 申请日: | 2014-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056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吴群;李豪元;周浩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45C5/04 | 分类号: | A45C5/04;A45C13/42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陆永强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附 行李箱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箱包技术领域,涉及行李箱,尤其是涉及一种吸附式行李箱。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流动也日益频繁,行李箱成为了人们出行必不可少的装备。然而,现有的行李箱箱底多采用滚轮式设计,当乘坐公交车等交通工具时,经常会发生由于公交车的突然刹车或者晃动而出现的行李箱移动或倾倒的现象,甚至会出现伤人的情况。由此人们必须腾出一只手来专门扶着行李箱以确保行李箱的平稳,然而特别在行李较多时这往往会给乘客带来诸多不便。此外,当需要暂时离开且不便携带行李箱时(例如上厕所等),无法安全地将行李箱进行临时处置,对人们出行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因此,针对上述问题,人们经过探索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
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抗倒行李箱[申请号:201220325762.5],包括箱体,箱体的底面设有支撑杆及滚轮,支撑杆向外侧倾斜与底面之间成45-80度夹角,支撑杆底端与滚轮底端持平。此外,中国专利文献还公开了一种设有吸盘的车载垃圾箱[申请号:201310502252.X],包括垃圾箱体,垃圾箱体内设有挡板,将垃圾箱体分为两个收纳室,各收纳室的上部均设有上盖,两个上盖的后端通过活动轴固定在挡板的上端,上盖的上表面设有垃圾分类标签,垃圾箱体的底部的四角设有用于固定到车内的橡胶吸盘。
上述方案针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但是,抗 倒行李箱[申请号:201220325762.5]提出采用在箱体底部倾斜设置支撑杆来防止箱体倾倒,虽然这样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箱体在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倾倒,但是这种抗倒方式具有不稳定性,如果出现公共汽车急停或者左右颠簸时,可能会发生箱体的滑动和倾倒;而一种设有吸盘的车载垃圾箱[申请号:201310502252.X]则提出利用吸盘来对箱体进行固定,但是其所提出的利用吸盘来固定箱子的方法,吸附能力较差,即便将其应用至旅行箱也不能满足出行的人们对便捷性和安全性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稳固、安全可靠的吸附式行李箱。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本吸附式行李箱,包括箱体以及设于箱体上的拉杆,在箱体的底部设有若干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体侧部设有真空发生组件,所述的真空发生组件与箱体纵向活动连接,在真空发生组件的底部设有真空吸盘,在真空发生组件的上部连接有所述拉杆,当真空发生组件带动真空吸盘沿箱体纵向向下移动至与被吸附面接触且真空发生组件使真空吸盘产生负压时所述的真空吸盘吸附在被吸附面上。
在上述的吸附式行李箱中,所述的真空发生组件包括设于箱体底部的基座,在基座上设有真空阀,所述的真空吸盘连接在真空阀上且真空吸盘位于箱体的底部中间区域,所述的真空阀与设置在箱体一侧且与箱体纵向活动连接的中空输气板相连,所述的中空输气板与基座连接呈L型,所述的拉杆设置在中空输气板上。
在上述的吸附式行李箱中,所述的真空阀为电动真空阀,所述的真空阀与设置在箱体上的内置电源相连。
在上述的吸附式行李箱中,所述的中空输气板上连接有竖直 设置的抽气通道且两者相贯通,所述的抽气通道内设有单向阀活塞,所述的拉杆与单向阀活塞相连。
在上述的吸附式行李箱中,所述的中空输气板穿设在箱体侧部的滑槽中,所述的拉杆上端呈T字型的手柄,所述的滑槽上端设有手柄容纳槽,且当拉杆处于下降位置时所述的手柄嵌于手柄容纳槽内。
在上述的吸附式行李箱中,所述的手柄容纳槽与手柄之间设有能使手柄锁定在手柄容纳槽内的锁定结构。
在上述的吸附式行李箱中,所述的真空阀嵌固在基座中。
在上述的吸附式行李箱中,所述的真空吸盘为由柔性材料制成的波纹吸盘。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吸附式行李箱的优点在于:1、设计合理、结构稳固、安全可靠。2、在处于行驶的汽车上时,可以避免由于突然刹车而导致行李箱的滑动或倾倒。3、使用方便,具有较强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真空发生组件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真空发生组件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拉杆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抽气通道纵向剖面放大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0747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