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置钢索简易起重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410507736.8 | 申请日: | 2014-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263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发明(设计)人: | 王水争;王云龙;王晓培;王俊卿;王丙须;张武卫;王丽华;卢朝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市奔月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25/00 | 分类号: | B66C2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247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置 钢索 简易 起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简易起重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置钢索简易起重装置。
背景技术
起重设备是指用于是指搬运或移动重物的机电设备。其范围规定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者等于0.5t的升降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者等于1t,且提升高度大于或者等于2m的起重机和承重形式固定的电动葫芦,液压搬运车,叉车设备等。多数起重设备在取料之后即开始垂直或垂直兼有水平的工作行程,到达目的地后卸载,再空行程到取料地点,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然后再进行第二次吊运或搬运。一般来说,起重设备工作时,取料、运移和卸载是依次进行的,各相应机构的工作是间歇性的。起重设备主要用于搬运成件物品,配备抓斗后可搬运煤炭、矿石、粮食之类的散状物料,配备盛桶后可吊运钢水等液态物料。起重设备按结构不同可分为轻小型起重设备、升降机、起重机和架空单轨系统等几类。轻小型起重设备主要包括起重滑车、吊具、千斤顶、手动葫芦、电动葫芦和普通绞车,大多体积小、重量轻、使用方便。除电动葫芦和绞车外,绝大多数用人力驱动,适用于工作不繁重的场合。它们可以单独使用,有的也可作为起重机的起升机构。有些轻小型起重设备的起重能力很大,如液压千斤顶的起重量已达750吨。升降机主要作垂直或近于垂直的升降运动,具有固定的升降路线,包括电梯、升降台、矿井提升机和料斗升降机等。起重机是在一定范围内垂直提升并水平搬运重物的多动作起重设备。架空单轨系统具有刚性吊挂轨道所形成的线路,能把物料运输到厂房各部分,也可扩展到厂房的外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置钢索简易起重装置,以电机为动力源,通过传动带驱动减速机及钢索轮往复转动,以实现钢索完成起重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这样的技术方案:所述内置钢索简易起重装置,由基座、配重基座、电机、减速机及钢索轮、钢索、竖管机架、转筒对接件、起重管臂、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三滑轮组成;其特征在于,基座上安装有配重基座和竖管机架,配重基座上安装有电机和减速机及钢索轮,电机与减速机及钢索轮之间连接有传动带;竖管机架的一侧设有第一滑轮;竖管机架的端部设有转筒对接件;转筒对接件的一侧设有第二滑轮,转筒对接件的端部连接有起重管臂;起重管臂的端部设有滑轮支架,滑轮支架内匹配有第三滑轮;钢索的一端固定在减速机及钢索轮上,另一端置于竖管机架、转筒对接件、起重管臂的管状结构内部,与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三滑轮相匹配。
基座与配重基座、电机、减速机及钢索轮设置连接在一起,这些部件的重量较大,使得简易起重装置的重心处于整体结构的最低处,有利于保持工作状态的稳定。钢索的一端置于竖管机架、转筒对接件、起重管臂的管状结构内部,与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三滑轮相匹配,使钢索处于密闭结构内,目的在于避免工作状态的钢索产生游动,消除安全隐患。竖管机架的端部设有转筒对接件,要求转筒对接件与竖管机架之间保持一定幅度的转动,目的根据工作场面的变化,调整起重管臂的工作角度。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以电机为动力源,通过传动带驱动减速机及钢索轮往复转动,以实现钢索完成起重的目的。本发明所述内置钢索简易起重装置适用于室内装修时的起运货物,或者农业生产中的起运作业,起运对象的重量在一吨之内较为适宜。经过实际应用发现,具有安全可靠,适应范围广泛,转换场地容易的积极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所示是本发明具体结构的示意图及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所述内置钢索简易起重装置,由基座1、配重基座2、电机3、减速机及钢索轮4、钢索5、竖管机架11、转筒对接件6、起重管臂8、第一滑轮12、第二滑轮7、第三滑轮10组成;
其特征在于,基座1上安装有配重基座2和竖管机架11,配重基座2上安装有电机3和减速机及钢索轮4,电机3与减速机及钢索轮4之间连接有传动带13;竖管机架11的一侧设有第一滑轮12;竖管机架11的端部设有转筒对接件6;转筒对接件6的一侧设有第二滑轮7,转筒对接件6的端部连接有起重管臂8;起重管臂8的端部设有滑轮支架9,滑轮支架9内匹配有第三滑轮10;钢索5的一端固定在减速机及钢索轮4上,另一端置于竖管机架11、转筒对接件6、起重管臂8的管状结构内部,与第一滑轮12、第二滑轮7、第三滑轮10相匹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市奔月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郑州市奔月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0773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代步机器人陀螺仪唤醒装置
- 下一篇:电动车用防寒保暖护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