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定点翻水花煮面锅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08673.8 | 申请日: | 2014-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876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张谊欣;陈世国;曾新;岳大刚;张晨;任芳;李怀民;刘天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东邦御厨厨房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27/02 | 分类号: | A47J2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王春霞 |
地址: | 100022 北京市朝阳区东***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点 水花 煮面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定点翻水花煮面锅,属于商用厨房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餐厅饭店用来煮面的锅体底部都是平板式的。煮面时锅体中放上水,锅放在灶体上加热。加热过程中,沸水一般只会产生一个水花,且水花的位置不固定。这样的锅体,对于煮日式拉面存在很大的问题。因为日式拉面煮的时候一般是放在一个煮面筛中,一碗拉面一个煮面筛,在沸水中短时间内完成煮的过程。利用目前平底的煮面锅,当多个煮面筛同时煮面的时候,不可能做到每个煮面筛的底部都会有水花翻腾,导致煮面锅受热不均匀,容易造成面条夹生粘连、食用口感差,同时还会造成糊锅底,影响设备的清洁,给厨师造成很多的困惑。另外当前煮面锅加热速度慢,热效率低,所用时间长,节能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定点翻水花煮面锅,该煮面锅在加热过程中能够在锅底设计处产生多个水花,实现了定点翻水花的目的,并加快了加热速度。
本发明提供的定点翻水花煮面锅,它包括一锅体;所述锅体的底部设有若干个向外延伸的敞口状的筒体;所述筒体的外周壁上包覆有翅片以形成聚热器。
上述煮面锅中,所述锅体内注入水后,所述筒体内充满水,当对所述锅体进行加热时,所述翅片由于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够从热源吸收更多热量,从而所述筒体内的水能够被迅速加热,与锅体内部的水形成对流,提高了加热速度,同时,所述聚热器处均可形成水花,从而实现了定点翻水花的功能。
上述煮面锅中,所述筒体沿所述锅体底部的垂直方向延伸,以能大面积的接触热源(火苗),更好的聚集热量。
上述煮面锅中,为了更好的聚集热量,将设置于所述锅体边缘处的所述筒体与所述锅体底部之间调整成倾斜状,这样能更好地吸收热源(火苗)的热量;所述筒体的倾斜角度可为40~70度,具体可为45度。
上述煮面锅中,所述筒体可为圆柱筒体,便于清洗时不会留下死角。
上述煮面锅中,所述筒体的内径可为10.5~15cm,具体可为13.5cm;高度可为15~20cm,具体可为15cm。
上述煮面锅中,所述翅片的横截面可为任一不规则形状,具体可为正五角星形,所述翅片的表面积越大,吸收热量越多,加热速度越快。
上述煮面锅中,所述翅片包覆在所述筒体的外周壁上,所述翅片与所述筒体之间可设有间隙以增强热量的吸收,具体表现为所述翅片可通过焊接在所述锅体底部从而包覆在所述筒体的外周壁上;
所述间隙的宽度为2~3cm。
上述煮面锅中,若干个所述筒体之间均匀布置,其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
上述煮面锅中,所述锅体内设置有煮面筛支架,在所述煮面筛支架上与所述筒体的位置相应处设有放置煮面筛的固定圈,根据实际情况,该固定圈也可放置其它蒸煮容器。
上述煮面锅中,所述锅体的下部设有炉头,所述炉头与进气管相连通,所述进气管上设有阀门,所述进气管用于通入天然气等燃气。
上述定点翻水花煮面锅中,所述锅体和所述聚热器的材质可为不锈钢、铝合金或铸铁等强导热材质。
本发明提供的煮面锅,由于在锅体的底部设置了若干个筒体,以及与之配合使用的翅片形成聚热器,能够对热量进行聚集吸收,进而在多处(筒体设置处)产生水花,即实现了定点翻水花的功能,从而进一步实现煮面锅受热均匀,避免面条夹生粘连导致口感差和糊锅导致的设备不易清洗的情况;另一方面,本发明煮面锅能够对热源的热量进行多点聚集,从而提高了加热速度,同时也达到了热效果高以及节能效果好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定点翻水花煮面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定点翻水花煮面锅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定点翻水花煮面锅底部的仰视图。
图中各标记如下:
1锅体、2筒体、3正五角星形翅片、4固定圈、5炉头、6进气管、7阀门、8摇摆水龙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东邦御厨厨房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东邦御厨厨房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0867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