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预混燃烧的燃气具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08958.1 | 申请日: | 2014-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147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发明(设计)人: | 叶远璋;张上兵;黄义清;李罗标;张华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D14/02 | 分类号: | F23D14/02;F23D14/60;F23N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305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预混 燃烧 燃气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燃气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预混燃烧的燃气具,尤其适用于燃气热水器、燃气壁挂炉、燃气灶等领域。
背景技术
以家用燃气热水器为例,在现有技术中,其燃烧装置多数采用部分预混燃烧的方式,即燃气在燃烧前只混合部分一次空气,燃烧过程需额外补充二次空气。因一次空气与二次空气的分配量很难满足燃气完全燃烧需求,通常供给的空气量要大于理论燃烧需求的空气量,过剩空气量会导致火焰燃烧温度降低,带来热量损失;同时,因燃气不完全燃烧,会使燃烧后烟气中CO、NOX等气体含量偏高,导致空气污染,不符合环保要求。
另外,在外资品牌中存在少数全预混燃烧的燃气热水器,其控制方式都是采用高压风机和压力控制式比例阀来实现,这种控制方式会导致整机成本高举不下,使得很多国内燃器具厂家望而却步,产品难以普及。为克服这些缺陷,特对全预混燃烧的燃气具进行了研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全预混燃烧的燃气具,它能在实现全预混燃烧的基础上,有效降低产品成本。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直流风机、控制器、电控制式燃气比例阀、风机转速传感器和使燃气与空气完全混合的燃烧装置,燃烧装置与风机和燃气比例阀相连,风机转速传感器安装在风机上,控制器与风机转速传感器、风机、燃气比例阀电连接,控制器根据风机转速传感器的反馈信号同步调节风机、燃气比例阀的电流递增和/或递减。通过同步调节风机、燃气比例阀的电流,使燃气具在每个燃烧负荷点下都获得最佳的燃气量和空气量供给,实现全预混燃烧。而且,直流风机、电控制式燃气比例阀的成本较低,有效降低产品成本。再者,由于风机在工作过程中存在惯性力,风量的降低响应时间比燃气比例阀慢,在大范围内来回调节负荷时尤为明显,通过控制器使风机和燃气比例阀的电流同步按比例调节,还有助于减轻风机调节响应滞后于燃气比例阀的现象,避免出现火焰不稳定的情况。
所述燃烧装置包括壳体、喷嘴、气流分配板和火焰承载板,壳体设有空气腔和混合腔,空气腔与风机连通,空气腔和混合腔之间设有连通两者的进气口,喷嘴安装在空气腔内且朝向进气口,喷嘴与燃气比例阀连通,气流分配板设于混合腔上部,火焰承载板设于气流分配板之上且位于混合腔的出口处。燃气和空气经进气口流入混合腔,燃气与空气在混合腔内完全预混合,混合气经气流分配板均匀分流后,在火焰承载板上燃烧。
所述混合腔在进气口与气流分配板之间设有迂回混合气道,以进一步提高空气与燃气的混合度。
所述燃烧装置还含有火焰离子探针,火焰离子探针安装在混合腔上部并位于气流分配板下方,一旦发生回火,火焰离子探针即可检测到火焰离子电流,从而可以及时切断电路,使机体停止工作,以保护用户人身安全。
所述燃烧装置还含有感应温度探头,感应温度探头安装在混合腔上部并位于气流分配板下方,当机体长时间连续工作或出现异常时,若感应温度探头检测到的温度值达到设定值,机体停止工作,以保护机体及用户人身安全。
所述壳体、喷嘴、气流分配板由不锈钢材料制成,火焰承载板为陶瓷、金属或金属纤维材料组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燃烧装置1、风机2、控制器3和燃气比例阀4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燃烧装置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控制器3的模块关系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风机2和燃气比例阀4的电流递增关系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风机2和燃气比例阀4的电流递减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使燃气与空气完全混合的燃烧装置1、直流风机2、控制器3、电控制式燃气比例阀4和风机转速传感器14,燃烧装置1与风机2和燃气比例阀4相连,风机转速传感器14安装在风机2上,控制器3与风机转速传感器14、风机2和燃气比例阀4电连接,控制器3根据风机转速传感器14的反馈信号同步调节风机2、燃气比例阀4的电流递增和/或递减。
如图3所示,控制器3包括燃气比例阀控制输出模块31、燃气比例阀理论电流值运算模块32、燃气比例阀电流值有效区间运算模块33、燃气比例阀瞬时电流值运算模块34、风机驱动输出模块35、风机转速检测模块36、风机理论转速运算模块37、燃烧系统阻力检测模块3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0895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