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延伸梁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09049.X | 申请日: | 2014-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2602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8 |
发明(设计)人: | 连理;曾蔚;邓金春;许冰;黎海;唐运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00 | 分类号: | B62D2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44248 | 代理人: | 罗志伟 |
地址: | 545007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延伸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车身,尤其涉及汽车车身中的一种延伸梁总成。
背景技术
尾端梁延伸梁结构是车架尾端梁焊合件与大梁焊合件搭接的必要结构,它的主要的功能是:
1.将后大梁焊合件与尾端梁焊合件连接起来;
2.提供大梁腔体与车内隔断的空间;
3.对后碰撞提供辅助,将后端的碰撞力传递至后车架。
目前,常见的延伸梁结构有以下缺陷:
1. 车架上的延伸件在搭接头处受力要求都比较高,一般通过更换高强度材料来加强,但更换高强度材料会导致成本升高;
2. 对应力高的部位,通过增加加强板的方式弥补,这样同样使得成本增加,焊接工艺变得复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受力性能较高、成本较低的延伸梁总成。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延伸梁总成,包括延伸梁焊合件,所述延伸梁焊合件包括底板和自所述底板两侧折弯形成的侧板,所述侧板的末端折弯有第一搭接板,所述底板的端部设有底板扩口折弯板,所述侧板的端部设有侧板扩口折弯板,所述底板扩口折弯板、侧板扩口折弯板围合形成扩口。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板扩口折弯板折弯有第二搭接板,所述侧板扩口折弯板折弯有第三搭接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搭接板、第三搭接板位于同一平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延伸梁总成还包括后大梁,所述后大梁与所述延伸梁焊合件的第一搭接板相搭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延伸梁总成还包括后端横梁外板焊合件,所述后端横梁外板焊合件与所述延伸梁焊合件的第二搭接板、第三搭接板相搭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大梁连接有消声器支架。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板设有台阶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台阶部至少有二个。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方案,可提高延伸梁总成的受力性能,又不需要更换高强度材料,有利于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延伸梁总成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延伸梁总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延伸梁总成的延伸梁焊合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剖面图A-A;
图5是本发明一种延伸梁总成的延伸梁焊合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至图5中的附图标号为;后大梁1;延伸梁焊合件2;底板21;底板扩口折弯板211;第二搭接板2111;侧板22;侧板扩口折弯板221;第三搭接板2211;第一搭接板23; 后端横梁外板焊合件3;消声器支架4。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延伸梁总成,包括延伸梁焊合件2,所述延伸梁焊合件2包括底板21和自所述底板21两侧折弯形成的侧板22,所述侧板22垂直于所述底板21,所述侧板22的末端折弯有第一搭接板23,所述第一搭接板23垂直于所述侧板22,所述底板21的端部设有底板扩口折弯板211,即底板扩口折弯板211向外折弯,所述侧板22的端部设有侧板扩口折弯板221,即侧板扩口折弯板221向外折弯,所述底板扩口折弯板211、侧板扩口折弯板221围合形成扩口,大致为喇叭状,如图5所示,带箭头的指引线为扩口的折弯方向。
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底板扩口折弯板211折弯有第二搭接板2111,所述侧板扩口折弯板221折弯有第三搭接板2211。
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第二搭接板2111、第三搭接板2211位于同一平面,有利于焊接装配,三个连接面的焊接,基本都在一个平面上,且在分拼焊接,精度容易控制;焊接自由度大,操作更简便。
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延伸梁总成还包括后大梁1,所述后大梁1与所述延伸梁焊合件2的第一搭接板23相搭接。
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延伸梁总成还包括后端横梁外板焊合件3,所述后端横梁外板焊合件3与所述延伸梁焊合件2的第二搭接板2111、第三搭接板2211相搭接,对搭接区域采用喇叭状结构,使得连接处除了Y向有延伸,Z向也有延伸,一方面,多面的搭接,利于X向作用力的传递,明显提高了后部碰撞吸能的能力;另一方面,在有限空间里确保了搭接面的点焊空间,避免出现CO2焊接,优化了工艺。
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后大梁1连接有消声器支架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0904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功率控制器的组装工艺
- 下一篇:高温防沾污结渣涂层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