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高效的纳米纤维静电纺丝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11182.9 | 申请日: | 2014-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137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鸿纳米纤维技术丹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D5/00 | 分类号: | D01D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海颂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8 | 代理人: | 季萍 |
地址: | 212300 江苏省镇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高效 纳米 纤维 静电 纺丝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纤维静电纺丝工艺领域。
背景技术
静电纺丝法是近年来应用最多、发展最快的纳米纤维制备方法,是一项简单方便、廉价而且对环境无污染的纺丝技术。静电纺丝法所得的纤维直径较细,新形成的非织造布是一种有纳米级微孔的多孔材料,因此多种潜在用途,但是不能得到纳米纤维彼此可分离的长丝或短丝纤维,由于多数条件下静电纺丝中的拉伸速率较低,纺丝路程很短,使静电纺纳米纤维的强度较低,目前静电纺丝的产量很低,难以大规模生产。
本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高效的纳米纤维静电纺丝设备,解决现有静电纺丝产量低和静电纺纳米纤维强度较低的现状。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方案:
一种新型高效的纳米纤维静电纺丝设备,包括底板,第一支架,供液泵,高压静电放生装置,收集装置,毛细管,保温层,导线,所述供液泵通过第一支架固定设置在底板上,所述的供液泵外围设有保温层,所述的高压静电放生装置设置在底板上,所述的高压静电放生装置通过导线与供液泵相连,所述的毛细管插入供液泵内部,所述的收集装置包括第二支架,第三支架,滚轴,滚筒与电机,所述的收集装置通过第二支架固定在毛细管前方,所述的收集装置与毛细管之间的距离为R,所述的电机与滚轴固定连接,所述的滚轴插入滚筒内部,所述的滚轴通过第三支架固定在第二支架上。
上述的一种新型高效的纳米纤维静电纺丝设备,其中,所述的收集装置与毛细管之间的距离R为5cm-20cm。
上述的一种新型高效的纳米纤维静电纺丝设备,其中,所述的保温层采用玻璃纤维材料。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制的一种新型高效的纳米纤维静电纺丝设备,供液泵外围设有保温层,避免浪费,节约能源;收集装置包括滚棒与滚筒,滚筒套合在滚棒上,当接上电源时收集装置顺时针旋转收集纳米纤维,提高了生产的效率,达到大规模生产的目的;收集装置位于毛细管前方的5cm-20cm,在这距离范围内纳米纤维的强度与纺丝拉伸速率最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新型高效的纳米纤维静电纺丝设备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新型高效的纳米纤维静电纺丝设备,包括底板1,第一支架2,供液泵3,高压静电放生装置4,收集装置5,毛细管6,保温层7,导线8,所述供液泵3通过第一支架2固定设置在底板1上,所述的供液泵3外围设有保温层7,所述的高压静电放生装置4设置在底板1上,所述的高压静电放生装置4通过导线8与供液泵3相连,所述的毛细管6插入供液泵3内部,所述的收集装置5包括第二支架9,第三支架12,滚轴13,滚筒11与电机10,所述的收集装置5通过第二支9架固定在毛细管6前方,所述的收集装置5与毛细管6之间的距离为R,所述的电机10与滚轴13固定连接,所述的滚轴13插入滚筒11内部,所述的滚轴13通过第三支架12固定在第二支架9上。
本发明的是高压静电装置4使供液泵3内的溶液或熔体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形成喷射细流从毛细管6中喷出,喷出后的高聚物纤维因溶剂挥发或熔体固化后形成纳纤维通过毛细管6前方的收集装置5收集起来。
本发明所制的一种新型高效的纳米纤维静电纺丝设备,供液泵外围设有保温层,避免浪费,节约能源;收集装置包括滚棒与滚筒,滚筒套合在滚棒上,当接上电源时收集装置顺时针旋转收集纳米纤维,提高了生产的效率,达到大规模生产的目的;收集装置位于毛细管前方的5cm-20cm,在这距离范围内纳米纤维的强度与纺丝拉伸速率最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鸿纳米纤维技术丹阳有限公司,未经中鸿纳米纤维技术丹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1118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