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强度高韧性热浸镀铝钢板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12331.3 | 申请日: | 2014-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0647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1 |
发明(设计)人: | 吕家舜;李锋;周芳;杨洪刚;刘仁东;王铁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06 | 分类号: | C22C38/06;C22C38/12;C22C38/14;C23C2/12;C23C2/40;C23F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4021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度 韧性 镀铝 钢板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热浸镀铝钢板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强度高韧性热浸镀铝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热浸镀铝硅钢材是把预处理过的钢铁材料浸入熔融的铝硅合金中,保温一定时间取出,使其表面镀上一层铝硅合金镀层。铝硅镀层钢板具有耐高温、耐腐蚀等特点,并且具有良好的表面外观,特别适于在高温环境中使用。铝硅镀层钢板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在温度低于450℃时,铝硅镀层钢板会保持光亮的外观,直到500℃以上才开始氧化和变色。由于铝和铁发生相互扩散,并增厚了其难熔而又致密的铁铝合金层,其耐热性与不锈钢409相当。铝硅镀层钢板还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由于铝表面氧化作用所形成的致密Al2O3氧化膜,将钢基和氧化介质隔绝,使镀层即使在很恶劣的环境条件下也不至于导致进一步腐蚀,因而其抗腐蚀作用很强,对硝酸、海水等也有好的耐蚀性,铝硅镀层钢板耐腐蚀性远远大于镀锌钢板。
镀铝钢板具有以下特性:
1、耐高温性:由于钢板基材和镀层组织的特定组合,形成一种铁铝合金,使镀铝板具有极佳的耐高温性。在450℃时,可保证极高的反射率。在高于480℃时,镀层外观发灰。在高达650℃时,防止钢板氧化的保护层仍保存完好,未见任何脱落。
2、热反射性:在480摄氏度的高温下,镀铝板可反射80%的进射热量。因此镀铝板可制成高效的隔热屏障或者在高温应用中的热反射器,通过有效的热反射使炉内温度迅速升高。
3、机械强度:在室温下,镀铝板的机械强度与其基材的机械强度一致。在同样的480℃的高温下,镀铝钢板的强度是铝板强度的10倍因此钢板厚度可至少减少30%。
4、耐蚀性:在热浸镀加工过程中,熔融的铝立即与空气中的氧反应形成一层Al2O3保护层,使钢板表面立即钝化。这个保护层非常稳定且不溶于水,即使后来钢板表面被划伤,这个保护层也具有自愈功能。因此,镀铝板对化学腐蚀有极强的耐蚀性。
5、生态特性:未化学钝化的镀铝板对健康无影响,因而可用于食品加工。很多专业团体的测试报告证实其对人体无害属环保产品。镀铝板完全可以循环利用。镀铝板可以和不锈钢媲美但是价格仅为不锈钢的三分之一左右,被广泛用于:1,汽车、摩托车消声器、排气管、油箱。2,燃烧炉、热交换器、干燥机、空调等。3,家庭用热水器、煤气炉、面包箱、烟囱、微波炉、食品加工机械、电烤箱、炊具。还可以用于建筑物的盖板、墙壁、顶棚及其它隔热部件等。
6、其他:可用标准MAG和TIG焊接加工。可进行拉伸、冲压、拉管等成形加工。涂层具有持久的光泽、更优秀的耐蚀性和抗风化性性能。
现有的镀铝产品主要包括冷冲压成型系列钢板、低合金系列钢板,强度级别较低,造成钢材的利用效率不高,常规的高强度钢材,随着强度的提高,钢板成型性能降低,冲压时易出现开裂、回弹大、形状稳定差等缺陷。
为解决此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强度高韧性热浸镀铝钢板及其制造方法,可以大幅度的提高热浸镀铝钢板的强度等级,同时还具有良好的塑韧性,节约贵重金属消耗,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和不足而提供一种高 强度高韧性热浸镀铝钢板及其制造方法,解决现有热浸镀铝钢板强度较低,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高强度高韧性热浸镀铝钢板,该钢板的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如下:C 0.15%~0.65%,Si0.50%~3.50%,Mn1.10~7.00%,P≤0.50%,S≤0.030%,Al0.02%~5.00%,及V≤0.50%,Ti≤0.20%,Nb≤0.20%,B≤0.005%中的至少一种;其余为Fe和一些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
钢板的成分还含有按重量百分比计:Ca≤0.004%,Mg≤0.004%中的至少一种。
高强度高韧性热浸镀铝钢板,组织组成为:铁素体+马氏体+粒状贝氏体+残余奥氏体,其体积分数分别占总量为铁素体0%~30%,马氏体30%-70%,粒状贝氏体20%~60%,残余奥氏体5%~20%;且马氏体和贝氏体的体积分数之和在70%以上,残余奥氏体分布于马氏体、贝氏体晶粒之间或马氏体内部。
成分设计理由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123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强度弹簧及其加工工艺
- 下一篇:缓冲器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