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频陷波反射器的领结天线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14699.3 | 申请日: | 2014-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418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殷晓星;赵洪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Q1/38 | 分类号: | H01Q1/38;H01Q15/14;H01Q19/10 |
代理公司: | 江苏永衡昭辉律师事务所 32250 | 代理人: | 王斌 |
地址: | 21009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频 陷波 反射 领结 天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线,尤其是一种双频陷波反射器的领结天线,属于天线制造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天线作为无线通信系统中重要的前端器件,不仅可以辐射或者接收有用的射频信号,对于落在其工作频段内的其他无用或者有害信号,天线也会进行无差别的辐射或者接收。在某些情况下,这种情况会对天线收发系统造成较大的干扰,例如超外差式接收机中存在的镜像频率信号干扰。超外差式结构由于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其在现代通信系统和雷达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因此镜像频率抑制措施必不可少。常用的解决办法为在射频电路中插入镜像滤波器,从而过滤掉接收信号中的镜像频率信号。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系统的性能,加重了系统的负担,同时增加了成本需求。具有陷波或者滤波特性的天线,能够对一些特定频段进行滤波,兼具了天线与滤波器的功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
领结天线作为一种微带天线,具备了微带天线低剖面、低成本、体积小、重量轻、易与电路板集成等优点,同时领结辐射贴片尺寸较小,在现代无线通信系统中应用非常广泛。但是其增益较低,不适用于某些增益需求高的场合。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目的是提出一种双频陷波反射器的领结天线,该天线的陷波反射器既具有反射器的作用,使得天线工作频段内的增益得到提高,同时还具有陷波特性,使得低于天线工作频率的某两个频段的天线辐射得到抑制,而且天线结构简单,尺寸较小。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双频陷波反射器的领结天线包括两片领结辐射贴片、馈电传输线、介质基板和陷波反射器;领结辐射贴片、馈电传输线和陷波反射器都在介质基板上;两片领结辐射贴片的形状是三角形,两片领结辐射贴片成对跖状印制于介质基板的两面,分别与馈电传输线的导带和馈电传输线的地在馈电传输线的末端相连;陷波反射器由两段长度不等、终端开路的左边微带开路线和右边微带开路线所组成的微带传输线构成;微带传输线的导带和地分别印制于介质基板的两面,左边微带开路线和右边微带开路线分别置于馈电传输线的两侧,其伸展方向与领结辐射贴片伸展的方向平行;陷波反射器的加载点位于馈电传输线的输入端和馈电传输线的末端之间,在陷波反射器加载点,微带传输线的导带和地分别与馈电传输线的导带和馈电传输线的地相连。
所述的馈电传输线的地的宽度在馈电传输线的输入端最宽,然后逐渐变窄、在馈电传输线的输入端和陷波反射器的加载点之间变为和馈电传输线的导带一样的宽度。
所述的左边微带开路线的长度约为第一陷波频段波长的四分之一,右边微带开路线的长度约为第二陷波频段波长的四分之一,以实现在两个陷波频段内抑制天线的辐射。
所述的微带传输线的左边微带开路线和右边微带开路线的长度均比领结辐射贴片的长度要长,以实现反射器的作用;且陷波反射器的加载点与馈电传输线的末端之间的间距在约为四分之一工作波长附近进行调谐,以同时实现较佳反射器特性与匹配性能。
在低于天线工作频率的两个陷波频段,由于左边微带开路线和右边微带开路线均是终端开路,且左边微带开路线的长度约为第一陷波频段波长的四分之一、右边微带开路线的长度约为第二陷波频段波长的四分之一,因此在馈电传输线上陷波反射器的加载点,在两个陷波频段上,左边微带开路线和右边微带开路线的输入阻抗分别为零,因此馈电传输线上陷波反射器的加载点处,总输入阻抗为零。因此双频陷波反射器的领结天线在两个陷波频段等效为终端短路的传输线,天线的输入信号在馈电传输线上陷波反射器的加载点处被全反射回输入端,从而抑制了这两个频段的天线辐射,形成陷波特性。在天线的工作频段,左边微带开路线和右边微带开路线的长度均大于四分之一工作波长,从而大于天线领结辐射贴片的长度,因此陷波反射器可实现其反射器的特性,使得天线增益得到提高。
左边微带开路线和右边微带开路线的长度决定了陷波特性对应的工作频率,因此,调整分别左边微带开路线和右边微带开路线的长度,可以分别直接调节陷波反射器的两个陷波频率。
领结天线的工作频率,由其领结辐射贴片的长度决定,因此,调整领结辐射贴片的长度,可以直接调节天线的工作频率。
对应于领结天线的工作频率,陷波反射器的加载点与馈电传输线的末端之间的间距在约为四分之一工作波长附近进行调谐,以同时实现较佳反射器特性与匹配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146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