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配线基板连结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16493.4 | 申请日: | 2014-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1836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2 |
发明(设计)人: | 武本政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R13/639 | 分类号: | H01R13/639;H01R24/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72001 | 代理人: | 朱美红,李婷 |
地址: | 日本京都府京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配线基板 连结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发明涉及一种配线基板连结装置,其将两个配线基板相互面对接近而叠合,使设在各配线基板上的配线端子部取电气地相互连接的状态而将两配线基板连结。
背景技术
在便携电话机等比较小型的电子设备中也内置许多各种各样的电子零件,而这些电子零件的许多安装在多个配线基板上,发挥各自的功能。安装着各种电子零件的多个配线基板,例如如果就它们中的两个来看,则为了在收容到比较小型的电子设备的内部这样的有限的空间中时使占用容积尽可能小,不得不取将一方对另一方面对接近而叠合的配置来相互连结。以下将这样的两个配线基板中的一方对另一方面对接近而叠合的连结形态称作面对接近叠合连结。
一般而言,分别为柔性印刷配线基板(FPC)或硬质配线基板等的多个配线基板的相互连结通过在各配线基板上安装连接器、将这些连接器相互连接来进行的情况较多,可以考虑在进行关于两个配线基板的面对接近叠合连结的情况下也使用安装在各配线基板上的连接器。以往,提出了一些基板连结装置,其包括用来进行关于两个配线基板的面对接近叠合连结的连接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所示的基板连结装置(基板对基板型连接器系统)以第1配线基板(基板(110))及第2配线基板(基板(210))为面对接近叠合连结的对象,包括安装在第1配线基板上的第1连接器(连接器零件(100))和安装在第2配线基板上的第2连接器(连接器零件(200))而构成。第1连接器具备排列配置在壳体(130)上的多个第1触头(触头(120)),此外,第2连接器具备排列配置在壳体(230)上的多个第2触头(触头(220))。并且,多个第1触头的各自的前端部形成有发生弹性变形的弯折为大致U字状的部分。
通过这样,使第1配线基板的安装有第1连接器的面对置于第2配线基板的安装有第2连接器的面,取将第1配线基板对第2配线基板面对接近而叠合的状态,由此,使第1连接器和第2连接器相互卡合,第1连接器具备的多个第1触头的各自的形成弯折为大致U字状的部分的前端部接触连接到第2连接器具备的多个第2触头中的对应的部分上。由此,将第1连接器具备的多个第1触头和第2连接器具备的多个第2触头相互连接,进行关于第1配线基板和第2配线基板的面对接近叠合连结。
此时,多个第1触头的各自的前端部形成发生弹性变形的被弯折为大致U字状的部分,这样的前端部对多个第2触头中的对应的部分作用由弹性变形带来的接触压力而接触连接,所以期待可靠地进行多个第1触头与多个第2触头的相互连接。
此外,专利文献2所示的基板连结装置(基板连接用连接器)以第1配线基板(印刷配线基板(26))及第2配线基板(印刷配线基板(22))为面对接近叠合连结的对象,包括安装在第1配线基板上的第1连接器(阳型的连接器部(24))和安装在第2配线基板上的第2连接器(阴型的连接器部(20))而构成。第1连接器具备排列配置在第1壳体(基台部(24M))上的多个第1触头(触头端子(28Ai)、(28Bi)),此外,第2连接器具备排列配置在第2壳体(基台部(20M))上的多个第2触头(触头端子(34Ai)、(34Bi))。并且,在第1连接器中,取在压入在第1壳体中的保持工具(30)的嵌合部(30m)上形成有爪部(30N)的状态、或在第1壳体中铸入了爪部(30'N)的状态,此外,在第2连接器中,在压入在第2壳体中的保持工具(32)的弹性片(32mr)上形成有突起部(32mn)。
通过这样,使第1配线基板的安装有第1连接器的面对置于第2配线基板的安装有第2连接器的面,取第1配线基板与第2配线基板面对接近而叠合的状态,由此,将第1连接器和第2连接器相互卡合,第1连接器具备的多个第1触头与第2连接器具备的多个第2触头分别接触连接。由此,第1连接器具备的多个第1触头与第2连接器具备的多个第2触头相互连接,进行关于第1配线基板和第2配线基板的面对接近叠合连结。
此时,爪部(30N)或爪部(30'N)与突起部(32mn)卡合,所述爪部(30N)形成于压入在第1连接器的第1壳体中的保持工具(30)的嵌合部(30m)上,所述爪部(30'N)铸入在第1壳体中,所述突起部(32mn)形成于压入在第2连接器的第2壳体中的保持工具(32)的弹性片(32mr)上,阻止第1连接器的第1壳体从第2连接器的第2壳体的脱离。由此,稳定地维持第1连接器具备的多个第1触头与第2连接器具备的多个第2触头的相互连接状态,结果,可以期待稳定地进行关于第1配线基板和第2配线基板的面对接近叠合连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第一精工株式会社,未经第一精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1649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