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混凝土搅拌主机上的三螺旋带搅拌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16547.7 | 申请日: | 2014-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602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焦登鑫;杨凯理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C5/12 | 分类号: | B28C5/12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李兴洲;钱成岑 |
地址: | 61143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混凝土 搅拌 主机 螺旋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搅拌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应用于混凝土搅拌主机上的三螺旋带搅拌轴结构。
背景技术
混凝土机械设备广泛应用在国家建设当中,比如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混凝土臂架泵车、混凝土拖泵、混凝土搅拌站等。这些设备中尤以混凝土搅拌站最为关键,因为它是整个混凝产业的起始端。而混凝土搅拌主机作为搅拌站最核心的功能部件,其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和决定了整个搅拌设备的性能。
起初的混凝土搅拌主机大多是卧轴强制式混凝土搅拌机,但是这种搅拌机有一个永远无法彻底解决的“抱轴”现象:搅拌主机长久工作后,在卧式搅拌轴上会塑结起厚厚的混凝土并且很难清理,日积月累之后,将会影响搅拌机的搅拌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应用于混凝土搅拌主机上的三螺旋带搅拌轴结构,以解决了搅拌机使用中混凝土“抱轴”的这一现象。本发明的核心发明思想是让搅拌机“无”轴如何抱, 真正解决了长期困扰混凝土搅拌的“抱轴”现象。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一种应用于混凝土搅拌主机上的三螺旋带搅拌轴结构,包括两条进给端螺旋带一、一条进给端螺旋带二、两条返回端螺旋带一、一条返回端螺旋带二、三个衔接固定块、一个三叉型连接块一、一个三叉型连接块二、驱动端主轴和被动端主轴,所述进给端螺旋带一一端通过衔接固定块与返回端螺旋带一连接,所述进给端螺旋带二一端通过衔接固定块与返回端螺旋带二连接,所述两条进给端螺旋带一、一条进给端螺旋带二分别与三叉型连接块一的三个端头连接且相互之间呈120°夹角,所述两条返回端螺旋带一、一条返回端螺旋带二分别与三叉型连接块二的三个端头连接且相互之间呈120°夹角,所述驱动端主轴与三叉型连接块一连接,所述被动端主轴与三叉型连接块二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进给端螺旋带一由进给端骨架A以及其上的进给端骨架A上耐磨叶片组成,所述进给端螺旋带二由进给端骨架B以及其上的进给端骨架B上耐磨叶片组成,并且进给端螺旋带一与进给端螺旋带二之间主轴线是相同的,但是起始角不同和旋钮半径不同。
作为优选,所述返回端螺旋带一由返回端骨架A以及其上的返回端骨架A上耐磨叶片组成,所述返回端螺旋带二由返回端骨架B以及其上的返回端骨架B上耐磨叶片组成,并且返回端螺旋带一与返回端螺旋带二之间主轴线是相同的,但是起始角不同和旋钮半径不同。
作为优选,所述进给端螺旋带一与返回端螺旋带一连接处存在一个相位角度差,所述进给端螺旋带二与返回端螺旋带二连接处存在一个相位角度差。
作为对上述优选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相位角度差范围均为10-30°。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这一独特的“无”轴搅拌方式,取消了中心主轴和搅拌臂的阻碍,构思巧妙,设计新颖;
2、能有效地解决和消除混凝土在搅拌过程中的抱轴现象,可以使搅拌过程更加顺畅;
3、三螺旋带的搅拌轴相比双螺带或普通叶片式搅拌轴,在混凝土生产中混合状态更加剧烈,搅拌更均匀,搅拌效率也有很大提高;
4、在设计时也同时考虑了空间布局设计,非常合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主视图。
图2是图1沿轴旋转90°后的视图。
图3是图1中标记为1的进给端螺旋带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标记为2的进给端螺旋带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标记为3的返回端螺旋带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标记为4的返回端螺旋带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
1为进给端螺旋带一,2为进给端螺旋带二,3为返回端螺旋带一,4为返回端螺旋带二,5为衔接固定块,6为三叉型连接块一,7为三叉型连接块二,8为驱动端主轴,9为被动端主轴;
1-1为进给端骨架A,1-2为进给端骨架A上耐磨片,2-1为进给端骨架B,2-2为进给端骨架B上耐磨片,3-1为返回端骨架A,3-2为返回端骨架A上耐磨片,4-1为返回端骨架B,4-2为返回端骨架B上耐磨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1654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混合动力汽车三步进电机式组合仪表
- 下一篇:育雏喂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