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圆筒内活塞振动测量空气比热容比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17158.6 | 申请日: | 2014-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970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饶大庆;朱俊;雍志华;罗明蓉;李娟;邹旭敏;王维果;穆万军;胡再国;程艳;梁雅庭;刘石丹;田野中;于白茹;李伟;李紫原;梁小冲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7/00 | 分类号: | G01N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筒 活塞 振动 测量 空气 热容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理常数的测量,特别是提供一种采用振动法测量空气比热容比的方法。
背景技术
振动法测量空气比热容比是一种常用的比热容比测量方法,在物理实验室采用的测量方法,实验原理详见“振动法测气体比热容比实验方法的改进,台州学院学报,2010年12月第32卷第6期,第39-42页”的“2实验”,以及“振动法空气比热容比测定实验原理分析,实验室科学,2013年6月第16卷第3期,第35-37”的“1.1原实验原理”。
现有技术采用的原理,详见图1,气体注入口连续稳定地注入气体,气体的压强增加推动与气体容器连接的竖直玻璃管中的钢球A向上移动,钢球A与玻璃管B的管壁之间一般有0.01-0.02mm的缝隙,当钢球A上升到小孔的上端,部分气体从小孔流出,钢球A所受气体的压强减小,小球受到的气体的推力减小,小球的动能逐渐减弱,在到达高点后,受重力作用,钢球A下落,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在钢球A下落到小孔下面,小球下端的气体压强大于小球上端的气体压强,受到的气体的推力作用,动能逐渐减弱,当动能为零后,钢球A在球体上下端所受到的气体压强差产生的推力作用,钢球A再次向上运动,往复进行,实现振动。
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在前面的两篇文献也有提及:
(1)小孔不是振动的空间对称中心,也不是振动的时间对称中心,不具备简谐振动的数学形式;钢球A一般在小孔上方运动的路程短于小孔下方运动的路程,钢球A一般在小孔上方运动的时间小于小孔下方运动的时间,钢球A的运动实际上受到钢球A与管壁的缝隙大小、充气速度以及小孔的大小控制;
(2)小孔上方和下方受力的非对等性,不具备简谐振动的力学条件:钢球A在小孔上端和下端所受的推力是不同的,在小孔的下端所受的气体的推力大、上端(气体从小孔泄漏)所受的推力小,小球运动所处的气流环境是突变的,两篇文献均对其原理持怀疑态度;如果,没有小孔的存在,钢球受到压强差产生的推力作用,小球将一直上升、不会发生振动,虽然,在文献“振动法测气体比热容比实验方法的改进”,提出在小孔下方寻找到钢球的平衡位置,然后产生一个振幅1cm左右的振动,由于缺少外力的作用,仅仅通过气流的调节,很难实现,原因在于气流小则钢球下降,气流大则钢球上升,气流合适则钢球稳定,那么钢球稳定后,必须加大气流才能促使其上升,上升一定距离后,必须继续回到合适的气流,使压强差产生的推力与重力相等,这个步骤难以实现;
(3)钢球A在运动过程中会出现转动和与管壁发生碰撞:文献“振动法测气体比热容比实验方法的改进”也发现了转动(文献中称为自旋)和碰撞现象,钢球A在振动过程中我们发现其反射光出现变化,然后,我们用红色记号笔在钢球A的表面画一个十字,发现钢球A的十字在振动过程中出现转动,而且不同仪器、不同的时间其转动方向也在发生变化,这个结果呈现给我们的是管壁或者/和钢球A的表面不是均匀的,导致钢球A不对称受力出现转动,我们也发现,其转动的频率在不同仪器和不同时间也表现出差异,换句话说,钢球A不处于层流环境,而是有一定的湍流,其转动动能将影响测量的精度,而且,由于转动的不确定性,也无法定量予以修正。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设计一种新型的圆筒内活塞振动测量空气比热容比的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171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