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两级动力涡轮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17352.4 | 申请日: | 2014-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2914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8 |
发明(设计)人: | 刘正白;李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5/04 | 分类号: | F01N5/04 |
代理公司: | 武汉荆楚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2215 | 代理人: | 王健,王春娇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两级 动力 涡轮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涡轮系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两级动力涡轮系统,属于内燃机废气能量回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内燃机技术领域中,用于内燃机动力输出的能量只占燃油燃烧总热量的35%~45%,而废气带走的热量占30%~40%;因此尽可能多的回收内燃机废气能量,可以增加内燃机输出功、提高内燃机的热效率、改善油耗,节能环保。
动力涡轮系统是回收内燃机废气能量、提高内燃机效率、实现内燃机节能减排的一项重要技术。现有的动力涡轮系统中内燃机废气经涡轮增压器排到动力涡轮,然后驱动动力涡轮工作,具体参见图1,包括内燃机本体1、进气歧管11、排气岐管2、涡轮增压器、低压动力涡轮8和机械传动装置6,涡轮增压器包括增压涡轮7和压气机9;增压涡轮7的进气口与排气岐管2相连接,增压涡轮7的出气口和低压动力涡轮8的进气口相连接,低压动力涡轮8的出气口和排气总管14相连接,而且低压动力涡轮8和机械传动装置6相连接。工作时,内燃机废气经排气岐管2排到涡轮增压器的增压涡轮7,增压涡轮7驱动压气机9工作,提高了内燃机功率密度;通过增压涡轮7的内燃机废气排到低压动力涡轮8,驱动低压动力涡轮8工作,由低压动力涡轮8转化为机械能,再通过机械传动装置6传到内燃机曲轴上,从而提高了内燃机输出功率,实现了内燃机废热能回收。但是,该动力涡轮系统中内燃机废气经增压涡轮7后,内燃机废气压力明显降低,因此用于驱动低压动力涡轮8的能量大大减少,导致内燃机废气能量回收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动力涡轮系统能量回收率低等问题,提供一种两级动力涡轮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两级动力涡轮系统,包括内燃机本体、进气歧管、排气岐管、涡轮增压器、低压动力涡轮和机械传动装置,所述的涡轮增压器包括增压涡轮和压气机,所述增压涡轮的进气口和排气岐管相连接,增压涡轮的出气口和低压动力涡轮的进气口相连接,还包括有高压动力涡轮,所述的高压动力涡轮与低压动力涡轮同轴相连接,高压动力涡轮的进气口通过旁通管路与排气岐管相连接,高压动力涡轮的出气口与所述低压动力涡轮的出气口经管道并联后,再与排气总管相连接。
所述的旁通管路上设置有旁通阀。
所述的旁通阀为电控蝶阀,所述的进气歧管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旁通阀的控制端和压力传感器分别与发动机ECU电连接。
所述的压力传感器为半导体压敏电阻式压力传感器。
所述的旁通阀为气动膜片弹簧阀,所述气动膜片弹簧阀的控制端通过旁通阀驱动管路与进气歧管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提高了内燃机废气能量回收率,有效提升了内燃机输出功率。本发明中包括内燃机本体、进气歧管、排气岐管、涡轮增压器、低压动力涡轮、机械传动装置和高压动力涡轮,涡轮增压器包括增压涡轮和压气机,增压涡轮的出气口和低压动力涡轮的进气口相连接,高压动力涡轮与低压动力涡轮同轴相连接,高压动力涡轮的进气口通过旁通管路与排气岐管相连接;因此通过旁通管路将内燃机高压废气旁通一部分到高压动力涡轮,内燃机高压废气能量直接驱动高压动力涡轮工作,其余废气仍经增压涡轮排到低压动力涡轮,驱动低压动力涡轮工作,与现有的动力涡轮系统相比,本发明可以使用2个较小的动力涡轮,通过驱动高压动力涡轮和低压动力涡轮联合工作,提高了本动力涡轮系统的效率,使得内燃机废气能量回收率高,更好地利用了废气能量,大大提高了内燃机输出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动力涡轮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旁通阀为电控蝶阀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旁通阀为气动膜片弹簧阀结构示意图。
图中,内燃机本体1,排气歧管2,旁通管路3,发动机ECU4,旁通阀5,机械传动装置6,增压涡轮7,低压动力涡轮8,压气机9,中冷器10,进气歧管11,压力传感器12,旁通阀驱动管路13,排气总管14,高压动力涡轮1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未经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1735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