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吸收SO2气体的PEG基功能化咪唑类离子液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17384.4 | 申请日: | 2014-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770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英;陈莹;胡永琪;张丽喆;赵莹;刘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233/70 | 分类号: | C07D233/70;C07C309/30;C07C303/32;C08G65/48;B01D53/14;B01D53/5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科诚专利事务所 13113 | 代理人: | 刘谟培 |
地址: | 050018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吸收 so sub 气体 peg 功能 咪唑 离子 液体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咪唑类离子液体,尤其涉及一种PEG基功能化咪唑类离子液体,同时,本发明涉及该PEG基功能化咪唑类离子液体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二氧化硫(SO2)是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经过空气中的粉尘催化氧化会形成酸雨,严重危害环境和人类健康。作为产煤大国,我国的燃煤量日趋增多,SO2的排放量居世界首位,目前,我国已成为SO2污染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SO2主要来源于燃煤电厂烟道气排放,烟气脱硫是主要抑制SO2排放的工业方法。目前常用的脱硫方法为湿法和半干法。虽然这些工艺技术提高了脱硫效率,但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如吸收剂消耗量大、不易再生,脱硫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液废渣再次造成了环境的负担。
近年来,离子液体作为一种几乎无蒸气压、不挥发,热稳定性好,可循环利用且对环境无污染的新型绿色有机溶剂,已被广泛用于SO2脱除的研究,而且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例如,文献《咪唑类离子液体的二氧化硫吸附性能》(环境科学第31卷第11期,2010年11月)介绍了对不同阴离子咪唑类离子液体吸收二氧化硫气体的性能研究;中国专利申请CN103007688 A公开了一种以咪唑衍生物与常规离子液体形成的体系,用于吸收工业气体中的SO2。但是,现有的离子液体在脱硫技术方案方面还有急需改进的地方,如离子液体对SO2的溶解度较小;以物理、化学两种吸收方式并行的离子液体解吸能耗高,循环使用性较差等。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SO2溶解度大,以物理吸收方式吸附率高且易解析的用于吸收SO2气体的PEG基功能化咪唑类离子液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用于吸收SO2气体的PEG基功能化咪唑类离子液体是在咪唑环结构上连接有1-甲氧基-聚乙氧基(PEG)基团的咪唑类离子液体。
PEG对SO2有良好的吸收作用,其主要通过PEG中羟基氢原子与SO2中氧原子的氢键作用等一系列弱结合作用来吸收SO2。由于PEG具有长醚链结构,将PEG中的1-甲氧基-聚乙氧基官能团引入到咪唑类离子液体中,形成的阳离子为咪唑环上的一条含多个醚基(-O-)的长醚链,在咪唑环和多个醚基的静电力分布作用下,每个醚基都形成一个与SO2分子作用的活性位点,该活性位点通过静电作用力来捕捉SO2分子,并且随着活性位点增多,极大提高了对SO2气体的溶解度。此外,通过核磁图谱分析,证实PEG基功能化的咪唑类离子液体对SO2分子的吸收为物理吸收,从而实现高效率、低能耗的脱硫工艺。
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用于吸收SO2气体的PEG基功能化咪唑类离子液体,其阳离子为1-甲氧基-聚乙氧基-3-甲基咪唑阳离子,聚合度为7-25。
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用于吸收SO2气体的PEG基功能化咪唑类离子液体,其阴离子为对甲苯磺酸根、四氟硼酸根、六氟磷酸根或硝酸根中的至少一种。
由于PEG基功能化咪唑类离子液体中阳离子与阴离子的结构特征,使其电荷分布较为分散、稳定性强,对SO2分子作用较弱,从而降低了吸收焓,使SO2更易解吸。
同时,本发明的用于吸收SO2气体的PEG基功能化咪唑类离子液体的制备方法,是以1-甲氧基-聚乙氧基对甲苯磺酸酯与N-甲基咪唑为原料,在常压下,温度为70℃-100℃,搅拌反应24h-36h,合成得到PEG基功能化咪唑对甲苯磺酸盐离子液体。
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用于吸收SO2气体的PEG基功能化咪唑类离子液体的制备方法,是由PEG基功能化咪唑对甲苯磺酸盐离子液体通过阴离子交换反应,制得PEG基功能化咪唑四氟硼酸盐离子液体或PEG基功能化咪唑六氟磷酸盐离子液体或PEG基功能化咪唑硝酸盐离子液体中的一种。
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1-甲氧基-聚乙氧基的聚合度为7-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科技大学,未经河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1738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