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稻的miRNA及其前体基因和它们在对镉敏感转基因水稻的育种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19370.6 | 申请日: | 2014-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6373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18 |
发明(设计)人: | 丁艳菲;朱诚;王飞娟;江琼;孙骏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计量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N15/113 | 分类号: | C12N15/113;C12N15/84;C12N1/21;A01H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214 | 代理人: | 王从友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稻 mirna 及其 基因 它们 敏感 转基因 育种 应用 | ||
1.一种水稻的miRNA,其碱基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的miRNA的前体基因,前体基因的碱基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3.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的miRNA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体基因在水稻镉胁迫应答调控机制中的应用。
4.含有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体基因的pMD19-T载体。
5.含有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体基因的质粒。
6.含有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体基因的农杆菌感受态细胞EHA105。
7.一种具有对镉敏感转基因水稻的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将包含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体基因连接到载体上,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到水稻愈伤组织,筛选培养,获得纯合的水稻转基因株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具有对镉敏感转基因水稻的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
1)提取野生型水稻中花11七天龄幼苗DNA:
取约0.2g水稻叶片用液氮研磨成粉末,转移粉末到加有500μl提取液的离心管中,提取液包括100mM Tris-HCl,pH 8.0;20mM EDTA;500mM NaCl,轻轻混匀;向管中加入100μl 10%SDS溶液,混匀,65℃保温20min;然后加氯仿/异戊醇/乙醇(20:1:4)混合液600μl,氯仿/异戊醇/乙醇体积比为20:1:4,室温静止10min;4℃,12000rpm离心10min,转移上清至另一离心管中。加入1ml预冷的无水乙醇充分混匀,-20℃沉淀DNA 20min;4℃,12000rpm离心10min,弃上清,加70%乙醇500μl进行洗涤;4℃,12000rpm离心10min,弃上清;轻微离心,用移液器将残留液体吸干;吹干DNA沉淀后,溶于100μl含RNase酶TE中,RNase酶的浓度为10μg/ml,37℃水浴30min,-20℃保存;根据miR268前体序列,在database中查阅其所在基因组位点的两端的序列,分别在前体发夹结构两端约50bp处设计引物,所设引物如下:
miR268-F,5’-CGGGGTACCTAACAGGAGAGCTGGACC-3’
miR268-R,5'-AACTGCAGCATCCGAGTGACAATCAG-3';
2)接着以DNA为摸板,利用所设引物扩增miR268前体基因:
PCR反应体系为50μl,依次加入DNA模板1μl、10×PCR buffer 5μl、10mM dNTPs4μl、10μM正向引物miR268-F 0.8μl、10μM反向引物miR268-R 0.8μl、5U/μl的TaKaRa Taq聚合酶0.5μl,最后加ddH2O补至50μl;PCR反应条件:预变性94℃5min,变性94℃30s,退火59℃30s,延伸72℃30s,30个循环,最后延伸72℃10min,4℃保存;
3)扩增后将miR268前体基因DNA产物,利用琼脂糖凝胶DNA回收试剂盒回收,操作如下:
将DNA条带从琼脂糖凝胶中切下放入1.5ml的Eppendorf管中,称取重量;加入6倍体积溶胶液PN,50℃水浴放置30min;将溶胶液加入吸附柱CA2中,室温放置2min,12000rpm离心60s,倒掉收集管中的废液;加入600μl漂洗液PW,12000rpm离心60s,倒掉收集管中的废液;12000rpm离心2min,室温放置数分钟彻底晾干;将吸附柱CA2放到一个干净离心管中,加入40μl洗脱缓冲液EB,12000rpm离心2min收集DNA溶液;
4)将回收的miR268前体基因DNA与pMD19-T载体TakaRa进行连接反应:
连接体系10μl,分别加入0.5μl pMD19-T载体、4.5μl纯化的miR268前体的DNA、5μl Solution I;16℃下连接3h后将连接产物转化到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中;通过Amp筛选,挑取阳性克隆,经PCR反应验证及测序鉴定正确后,选取正确的菌液提取质粒pMD19-miR268;
5)将提取的质粒pMD19-miR268和DNA双元质粒载体pCAMBIA1301同时都用TakaRa公司生产的KpnI和PstI进行双酶切:
酶切体系50μl,包括5μl 10×M buffer、28μl pMD19-miR268质粒或pCAMBIA1301质粒、1μl KpnI、1μl PstI和15μl ddH2O,37℃水浴过夜;将DNA双元质粒载体pCAMBIA1301和克隆质粒pMD19-miR268酶切后,割胶回收DNA片段。接着用T4连接酶连接,连接体系10μl,包括1μl pCAMBIA1301载体、7.5μl miR268DNA、1μl 10×T4连接酶buffer和0.5μl T4连接酶,16℃连接过夜;然后将连接产物转化到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中,进行菌液PCR,并提取质粒进行酶切鉴定,将正确的植物表达载体p1301-miR268导入农杆菌感受态细胞EHA105;
6)经鉴定正确的阳性质粒p1301-miR268,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到水稻愈伤,操作如下:
首先活化农杆菌,在含50mg/L卡那霉素和40mg/L利福平的YM培养基上划线,28℃暗培养;收集农杆菌菌体,将其悬浮于含有200μM已酰丁香酮的AAM液体悬浮培养基中;调整菌体浓度至OD600为0.8~1.0,倒入含继代培养1周的水稻愈伤组织的无菌三角瓶,侵染10min,并不时晃动;然后将愈伤组织置于无菌的滤纸上沥干30min后,置于铺有一层无菌滤纸的固体共培养培养基上,25℃暗培养3天;将共培养后的愈伤组织用无菌水清洗5-6次,再用含500mg/L头孢拉定的无菌水清洗1~2遍,置于无菌滤纸上沥干1小时;将晾干的愈伤转入含500mg/L头孢拉定和50mg/L潮霉素的选择培养基上进行第一轮选择,28℃,暗培养14天;然后将长有抗性愈伤的初始愈伤转到新的含500mg/L头孢拉定和50mg/L潮霉素的培养基上进行第二轮选择,28℃,光照培养,直到颗粒性的抗性愈伤组织长出;选择生长旺盛的抗性愈伤组织转移到含有潮霉素的分化培养基上,于25℃,12h光照/12h黑暗条件下培养;待再生小苗长成约1cm高时,将其移到生根培养基上壮苗,25℃,12h光照/12h黑暗条件下培养;最后将转基因苗挑出,加入适量蒸馏水炼苗3天至一周,洗去琼脂,培养箱水培1周,移栽到温室的土钵中生长;挑选生长正常的植株,进行潮霉素PCR筛选和GUS染色,获得阳性T0代植株,共21个株系;收获T1代种子繁种并鉴定至T2代,获得纯合的转基因株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计量学院,未经中国计量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1937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贴合机的显示屏定位装置
- 下一篇:一种水帘式活性炭打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