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磁超声检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20473.4 | 申请日: | 2014-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3737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3 |
发明(设计)人: | 田志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田志恒;田立;田陆 |
主分类号: | G01N29/04 | 分类号: | G01N29/04;B22D1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张永明 |
地址: | 42100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 超声 检测 系统 | ||
1.一种电磁超声检测系统,用于检测金属物体,包括:
信号发生器(104);
信号处理器(108);
至少一个第一电磁超声波传感器(102),所述第一电磁超声波传感器(102)与所述信号发生器(104)电连接,所述第一电磁超声波传感器(102)用于发射电磁超声波信号;
至少一个第二电磁超声波传感器(110),所述第二电磁超声波传感器(110)和所述信号处理器(108)电连接,所述第二电磁超声波传感器(110)与所述第一电磁超声波传感器(102)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二电磁超声波传感器(110)与所述第一电磁超声波传感器(102)之间具有使所述金属物体通过的间隙,所述第二电磁超声波传感器(110)用于接收所述电磁超声波信号;
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超声检测系统还包括:
第一电缆,所述信号发生器(104)与所述第一电磁超声波传感器(102)通过所述第一电缆电连接;
第二电缆,所述第二电磁超声波传感器(110)和所述信号处理器(108)通过所述第二电缆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电缆为与所述第一电磁超声波传感器(102)的线圈串联谐振匹配的第一同轴电缆(201),和/或所述第二电缆为与所述第二电磁超声波传感器(110)的线圈串联谐振匹配的第二同轴电缆(2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超声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同轴电缆(201)包括:
绝缘填充芯(11);
导电层(12),所述导电层(12)裹设在所述绝缘填充芯(11)上;
内绝缘部(13),所述内绝缘部(13)裹设在所述导电层(12)上;
屏蔽层(14),所述屏蔽层(14)裹设在所述内绝缘部(13)上;
外绝缘部(15),所述外绝缘部(15)裹设在所述屏蔽层(14)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超声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绝缘部(13)包括:
内绝缘带(131),所述内绝缘带(131)裹紧在所述导电层(12)上;
耐压绝缘层(132),所述耐压绝缘层(132)裹设在所述内绝缘带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超声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绝缘部(13)还包括:
外绝缘带(133),所述外绝缘带(133)裹紧在所述耐压绝缘层(132)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超声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绝缘部(15)包括:
外绝缘层(151),所述外绝缘层(151)裹紧在所述屏蔽层(14)上;
绝缘护套(152),所述绝缘护套裹设在所述外绝缘层(151)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超声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层(12)包括多层第一网状导线层,相邻的所述第一网状导线层之间具有第一绝缘层;
所述屏蔽层(14)包括多层第二网状导线层,相邻的所述第二网状导线层之间具有第二绝缘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磁超声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第一网状导线层由多根第一编织导线编织形成,各所述第二网状导线层由多根第二编织导线编织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磁超声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层(12)包括7层所述第一网状导线层,所述屏蔽层(14)包括5层所述第二网状导线层。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磁超声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编织导线与所述第二编织导线上均具有镀银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磁超声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编织导线与所述第二编织导线为相同细导线,所述细导线的直径为D,0.10mm≤D≤0.14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田志恒;田立;田陆,未经田志恒;田立;田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2047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启动电阻防震结构
- 下一篇:一种具有良好绝缘性能的电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