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铁路货车及其侧墙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20594.9 | 申请日: | 2014-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2885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2 |
发明(设计)人: | 张俊林;刘海鹏;于跃斌;张倍;于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17/08 | 分类号: | B61D1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罗满 |
地址: | 161002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铁路 货车 及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铁路运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铁路货车及其侧墙。
背景技术
运输煤炭、矿石、粮食等散粒货物的铁路货车(包括敞车、漏斗车等)的车体侧墙主要承受散粒货物的侧压力作用,车辆运行过程中的横向力及动态载荷进一步增大了车体侧墙的压力载荷,为保证安全可靠地将货物运送到目的地,车体侧墙应该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性能。
散粒货物铁路货车一般采用板柱组合式侧墙,主要由侧板、侧柱、上侧梁等组成,根据侧柱位置的不同,侧墙可分为侧柱外置和侧柱内置两种结构,每种结构根据侧柱与侧板的连接方式又可分为铆接结构和焊接结构。
请参考图1,图1为侧柱内置式侧墙一种设置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申请号为201320893792.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铁路货车车体整体侧板,该技术方案采用侧柱内置式焊接结构的侧墙,该结构包括采用铝合金挤压型材制成的第一侧柱100、第二侧柱200和铝合金的侧板300,两侧柱均居于侧板300的内侧(即靠近车体内部的一侧),且侧柱和侧板300之间采用焊接连接,如图1所示。
在上述方案中,第一侧柱100和第二侧柱200均位于侧板300的内侧,使得车体的内壁不平滑、拐角增多,其缺点是侧柱、拐角等部位容易积留货物,使得货物的卸净率较低;再者,该技术方案的侧墙与车辆底架的下侧梁铆接时,铆钉需要在车体内侧铆接,导致车体内侧留有铆钉套环,也容易积煤,且不易清理。此外,该技术方案的制造实施工艺复杂,不利于大批铁路货车的量产。
请参考图2和图3,图2为现有技术中侧柱外置式的侧墙一种设置方式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侧墙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侧柱外置式侧墙,如图2所示为一种侧柱600外置板柱式结构,主要由上侧梁400、侧板500、侧柱600等组成,侧板500与散粒货物直接接触,侧柱600位于侧板500外侧。
请结合图4,图4为图2所示侧墙与车辆限界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侧柱600是保证侧墙结构强度和刚度的主要承载构件,由于侧柱600位于侧板500外侧和车辆限界L’之间,侧柱600占位空间不能用于装载货物,使得侧板500与车辆限界L’之间形成两个无效空间,如图4所示。所述两个无效空间中,其一是侧柱600高度方向形成的侧柱无效空间710;其二是由于车辆限界L’上宽下窄,为保证车辆不侵入限界,竖直放置的侧柱600只能以下部较窄限界确定车辆横向宽度,从而在侧柱600与上部较宽限界之间形成一个侧柱600外置结构固有的上部无效空间720。可见,该技术方案存在两个无效空间,采用该技术方案的铁路货车对铁路限界的利用很不充分,使得车辆每延米载重小,车辆运输的经济性差。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铁路货车的侧墙,以便提高车辆容积,充分利用车辆限界,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铁路货车的侧墙,能够充分利用车辆限界,增大车辆容积。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侧墙的铁路货车,其承载能力较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铁路货车的侧墙,包括上部侧墙1、中部侧墙2和下部侧墙3,三者均由沿车体纵向挤压成型的中空铝型材制成,且由上至下依次连接,并与车辆限界L匹配。
本发明的侧墙包括上部侧墙1、中部侧墙2和下部侧墙3,三者依次连接,以便根据车辆限界L调整三者的结构,与车辆限界L相匹配,充分利用车辆限界L,扩展了车辆容积,提高了车辆限界L的利用率;再者,三者均由沿车体纵向挤压而成的中空铝型材制成,有效的降低了侧墙的重量,适应轻量化的的需求,提高了车辆承载能力;三者均沿车体纵向挤压,一方面便于生产制造,另一方面,三者自身在挤压长度方向上不存在拼接连接处,呈现一体式结构,便于有效分担散粒货物的侧压力,提高承载稳定性。
可选地,所述上部侧墙1、中部侧墙2和下部侧墙3均包括相互连接的内侧板4和外侧板5,所述内侧板4和外侧板5之间具有中空腔6,所述中空腔6内设有加强筋7。
采用上述结构,侧墙包括内侧板4和外侧板5,并在内外侧板5之间设置加强筋7,与现有技术相比,取消了侧柱的设置,避免因侧柱的设置产生无效空间,进而充分利用车辆限界L;同时,采用加强筋7提高整个侧墙的强度。
可选地,所述上部侧墙1的上部向内弯折,以形成与车辆限界L的上部配合的上折弯部11。
可选地,所述上部侧墙1的内侧板4和外侧板5均在各自的上部向内弯折,以形成所述上折弯部11,且内侧板4的弯折角度大于外侧板5的弯折角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未经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2059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能源控制器硬件在环测试系统
- 下一篇:铁路客车车内汽车轨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