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Sn‑Ag‑Cu无铅焊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20684.8 | 申请日: | 2014-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8982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史凤敏;孔志刚;许良军;陈甘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无线电十厂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5/26 | 分类号: | B23K35/26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7221 | 代理人: | 赵妍 |
地址: | 250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sn ag cu 焊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铅焊料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是一种Sn-Ag-Cu无铅焊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电子产品的“轻、薄、短、小”化对元器件的微型化和组装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对于所有元器件而言,器件焊点的可靠性是影响其寿命的关键因素,由于焊点是整个器件应力集中的部位,因此焊点的优化设计以及如何保证焊点质量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作为焊接的直接结果,焊点的质量与可靠性决定了电子产品的质量。也就是说,在生产过程中,组装的质量最终表现为焊接的质量。上世纪90年代起,国际上对电子产品无铅化的要求越来越高,欧盟于2003年2月13日正式明确提出从2006年7月1日起禁止在欧盟成员国生产和销售含铅的电子产品。经过十多年的研究,已有几十种无铅焊料被开发出来。这些无铅焊料合金体系具有相对较好的钎焊工艺性能、优良的焊点可靠性,已逐渐被公认为无铅焊料中最有应用前景的合金体系。但是这些合金中基本上都含有如Au、Ag等贵金属元素,导致合金的成本较高,尤其是近几年,贵金属的价格上涨很快,贵金属价格的上涨限制了贵金属在焊料合金中的大量使用,因此研发不含贵金属的新型焊料合金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Sn-Ag-Cu无铅焊料及其制备方法,制备的焊料焊接性能良好、力学性能优良,无铅化同时不含Au等贵金属元素,显著降低了成本,同时利用微量的稀土元素提高焊料合金的组织和力学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Sn-Ag-Cu无铅焊料,该焊料的组成及含量按重量百分数计,Ag:1.0~5.0%、Cu:0.1~1.0%、Y:0.1~0.5%、Ce:0.1~0.5%,余量为Sn。
优选地,该焊料的组成及含量按重量百分数计,Ag:2.8%、Cu:0.5%、Y:0.2%、Ce:0.1%,余量为Sn。
一种Sn-Ag-Cu无铅焊料的制备方法,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
(1)中间合金Cu-Y和Cu-Ce的制备
在15~30℃下,将真空炉的真空度调整为1-5MPa,将Cu和Y混合,在真空炉中熔炼5~8min,获得Cu-Y中间合金;将Cu和Ce混合,在真空炉中熔炼5~8min,获得Cu-Ce中间合金;将制备的Cu-Y中间合金和Cu-Ce中间合金熔融后混匀;
(2)Sn-Ag-Cu-Y-Ce合金的制备
在15~30℃下,按照上述质量分数的Sn、Ag放入熔融的Cu-Y和Cu-Ce中间合金中,待全部融后充分搅拌,冷却至室温。
步骤(1)中,所述Cu和Y的质量比为6.5~7.5:2.5~3.5,所述Cu和Ce的质量比为6.0~7.0:3.0~4.0。
步骤(1)中,所述Cu-Y中间合金和Cu-Ce中间合金混匀质量比为5.5~6.5:3.5~4.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微量的Y元素可以细化合金的组织,改善焊料合金中的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态和分布,避免产生粗大的金属间化合物,从而提高合金的力学性能,微量的Ce元素除了可以细化合金的组织以外,可以提高合金的高温力学性能,尤其可以提高合金的蠕变性能。基于Sn-Cu合金中加入微量稀土元素Y和Ce,制备具有良好焊接性能、力学性能的焊料合金,既可以达到无铅化的目的,同时不含Au等贵金属元素,显著降低了成本,同时利用微量的稀土元素提高焊料合金的组织和力学性能,从而可以保证焊点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以满足电子产品快速发展对焊料合金提出的新的需求,因此本研究具有显著的实际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不同钇含量Sn-Ag-Cu-Y-Ce合金蠕变寿命;
图2是Sn-Ag-Cu-0.2Y-0.1Ce与Cu基板焊接界面形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Sn-Ag-Cu无铅焊料,该焊料的组成及含量按重量百分数计,Ag:1.0%、Cu:0.1%、Y:0.1%、、Ce:0.2%,余量为Sn。
上述Sn-Ag-Cu无铅焊料的制备方法,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
(1)中间合金Cu-Y、Cu-Ce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无线电十厂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济南无线电十厂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2068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