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盾构穿越风井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22573.0 | 申请日: | 2014-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896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发明(设计)人: | 姚占虎;陈云峰;梁玉强;张真;夏鹏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5/04 | 分类号: | E21D5/04;E21D11/10;E21D9/06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李艳 |
地址: | 211860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盾构 穿越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盾构穿越风井的施工方法,属于地下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发展,为满足城市交通需求,大量过江通道、海底隧道相继修建,盾构法施工因开挖安全掘进速度快、推进、出土、拼装衬砌等全过程可实现自动化作业,施工劳动强度低、不影响地面交通与设施同时不影响地下管线等设施的特点,越来越多的为大断面长距离隧道项目所采用。
在施工中,因盾构机在掘进隧道施工到一定工程量后,刀具磨损需检修更换,同时为满足运行后隧道内通风换气及维修保养等需求需设置风井、风塔,风井位于地下,横截面多呈圆形,由多幅地下连续墙(简称地连墙)构成。风塔从风井的上部进行施工,与风井相通并伸出地面。
在盾构机穿越风井时,现有技术中的施工顺序为先进行盾构穿越再进行风塔主体结构施工,在工期计划和保证施工质量上都不利于盾构穿越风井。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盾构穿越风井的施工方法,能够有效的缩短工期并且保证后期施工的顺利进行。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盾构穿越风井的施工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a. 风塔主体结构的最底部为结构底板,结构底板包括与风井内壁相连接的底板环梁和与底板环梁相连接的底板主体,在底板环梁达到设计要求强度后,清除风井内回填物至风井内已浇筑的C20水下混凝土上表面;清除完毕后,对风井内壁以及C20水下混凝土上表面进行清理,后对盾构穿越区域的第一区域立模进行C20素混凝土浇筑并养护,盾构穿越区域被定义为:风井的在高度方向上的一段区域,位于结构底板下方,盾构穿越区域的下表面在C20水下混凝土上表面的下方,第一区域被定义为:其下表面紧贴C20水下混凝土上表面,上表面紧贴盾构穿越区域的上表面,外表面紧贴风井内壁,内表面围绕并闭合形成一第二区域;
b. 对盾构穿越区域的第一区域的内表面围绕所形成的第二区域进行C15细石混凝土填充;盾构穿越区域的第一区域的填充有一定的强度要求,因此在第一区域的浇铸选用C20素混凝土,而盾构穿越区域的中部,为了减轻盾构机切削的负担和加快盾构切削进程,选用C15细石混凝土进行浇铸;
c. 浇筑结构底板的底板主体,底板主体上具有孔洞,用与底板主体混凝土标号相同的混凝土对孔洞进行临时封堵,之后可继续向上进行风塔主体结构的施工;
d. 在风塔主体结构施工进行中或施工完毕后,盾构机切削进入风井,在盾构机进井过程中加强盾尾管片的同步注浆与二次注浆,必要时需进行补充注浆以充分堵塞盾尾后方的渗水位置,盾尾完全进入风井一定距离后,如有必要则停机对盾构机刀盘进行检修;
e. 盾构机切削出井时,在出井过程中需加强盾尾管片的同步注浆、二次注浆及补充注浆以充分堵塞盾尾后方的渗水位置。
进一步地,盾构穿越区域的第一区域的内表面围绕所形成的第二区域的横截面为矩形,便于施工。
进一步地,盾构穿越区域的在风井高度方向上截面的面积大于盾构机刀盘面积,使盾构机在穿越时尽量多的切削到的是C15细石混凝土。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盾构穿越风井的施工方法,将现有技术中先进行盾构穿越再进行风塔主体结构施工的施工顺序,调整为先施工风塔的部分主体结构再进行盾构穿越,风塔施工就不会受到盾构施工进度的影响,能够有效的缩短工期,保证后期施工的顺利进行,并且在结构上也十分牢靠、安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盾构穿越风井的施工方法的步骤a中正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盾构穿越风井的施工方法的步骤a中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发明盾构穿越风井的施工方法的步骤b中正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发明盾构穿越风井的施工方法的步骤b中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发明盾构穿越风井的施工方法的步骤c中正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本发明盾构穿越风井的施工方法的步骤d中正视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为盾构机掘进方向;
附图7为本发明盾构穿越风井的施工方法的步骤e中正视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为盾构机掘进方向。
图中标号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225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