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切碎器切碎刀轴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23411.9 | 申请日: | 2014-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036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李军;王志诚;丁洪春;田爱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江淮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D43/08 | 分类号: | A01D43/08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黄杭飞 |
地址: | 224007 江苏省盐城***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切碎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切碎器,尤其涉及一种切碎器切碎刀轴。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小麦、水稻的耕种占据了我国农作物的绝对比例。近年来,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逐渐提高,大型联合收割机械的使用也得到了大量的普及。大量的农作物根茬也遗留在了农田当中,这给农作物的再次播种留下了很大的干扰,随之焚烧农作物秸秆对环境的污染的加剧,秸秆切碎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大型联合收割机割台的不断加宽,前置切碎器的有效工作宽度也要随之增加,这必然增加了前置切碎器刀轴的长度,而切碎器刀轴的长度过长,会带来两个问题,一、长度越长刀轴的加工难度越大,二、整机作业过程中因强度问题产生的震动会比较大影响了整机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切碎器切碎刀轴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切碎器切碎刀轴,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一安装在切碎器粉碎箱两侧板上,包括主动刀轴和从动刀轴,所述的主动刀轴与从动刀轴通过凹凸结构配合连接,所述的主动刀轴远离从动刀轴的一端从切碎器粉碎箱的侧板伸出连接有带轮。
实施方式1:所述的主动刀轴的端部连接凸台部,所述从动刀轴的端部具有凹部,所述的凸台部与凹部配合连接。
实施方式2:所述的主动刀轴的端部具有凹部,所述从动刀轴的端部连接凸台部,所述的凹部与凸台部配合连接。
所述的凸台部的截面设置成防止凸台部在凹部内转动的形状。使得主动刀轴和从动刀轴不会产生相对转动。
具体的说,所述的形状为多边形、长圆形或半圆形。
为了防止整机作业,因为强度问题产生震动导致损坏,所述的主动刀轴和从动刀轴的结合处设置有辅助支撑,所述的辅助支撑与结合处之间设置有轴承一,所述的辅助支撑与切碎器切碎箱的内壁固定连接。
所述的主动刀轴与从动刀轴长度大致相同。通常刀轴最长为1.8米,秧苗25-30公分的间距,主动刀轴和从动刀轴的结合处无法设置割刀,因此会成为收割盲区,因此主动刀轴和从动刀轴的结合处要根据实际生产需要避开秧苗,防止收割上的问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切碎器切碎刀轴,(1)提高前置切碎器的工作宽度,提高工作效率;(2)通过分体式结构,将刀轴分为主动刀轴和多个从动刀轴,解决了一体刀轴加长后长刀轴加工困难,过长后受到的力得不到有效的缓冲,震动较大的问题,在将原有单根刀轴变为多根较短刀轴,也方便运输;(3)降低切碎作业的造影,提高切碎器的使用寿命,提高切碎刀轴传动带(链条)的使用寿命;(4)使全喂入联合收割机在同样的前进速度下,喂入到工作部件的茎秆量减少,功率消耗也相对较少,提高全喂入联合收割机的工作效率和清选效果;(5)还通过辅助支撑,进一步降低了因为作业强度而产生的震动,避免了对机器的损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切碎器切碎刀轴最优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凸台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凹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动刀轴,2、从动刀轴,3、侧板,4、辅助支撑,5、轴承一。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如图1-2所示,本发明切碎器切碎刀轴,两端安装有轴承,与切碎器切碎箱的侧板3通过轴承连接,使得切碎器切碎刀轴在切碎器切碎箱内自由转动,切碎刀轴包括主动刀轴1和从动刀轴2,主动刀轴1与从动刀轴2固定连接,这种固定连接的方式采用了凹凸结构,如图3-4所示,凸台部通常为柱体状,截面为半圆形、多边形或长圆形,但是一些不规则形状只要是能够使得从动刀轴随主动刀轴转动不打滑的形状皆可,只是这里因为不规则加工困难,不一一列举,只是列举了几种常见的形状,凹凸结构安装更换更加方便,安装时直接插入即可,使用时,从动刀轴2就随着主动刀轴1的转动而转动。当然凹凸结构并非本发明的最大创新点,即使采用螺纹连接或者其他固定方式连接等等,都属于实质相同的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江淮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江淮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2341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基底表面金属化的粘合促进剂
- 下一篇:一种用于双介质蒸汽吹灰器的新型枪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