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牵引供电运营管理系统的高可靠性数据传输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23753.0 | 申请日: | 2014-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2043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陈林;范红疆;任雪涛;刘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交大许继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李坤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牵引 供电 运营 管理 系统 可靠性数据 传输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牵引供电运营管理系统的高可靠性数据传输系统,包括数据变更记录器、数据传输器、数据同步器以及传输和同步服务器;所述数据变更记录器用于产生数据变更记录;所述数据传输器用于传输数据变更记录器产生的数据变更记录,可将工区产生的数据变更记录上传到段部,或者将段部产生的数据变更记录下载到工区;所述数据同步器用于使数据变更记录写入实际的数据库业务表中,使两个子系统实现数据同步;所述传输和同步服务器为数据传输器和数据同步器提供服务,以支持数据变更记录的传输和同步。本发明采用上述系统结构,能够提高实现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牵引供电运营管理系统领域,具体涉及牵引供电运营管理系统的高可靠性数据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牵引供电运营管理系统的应用范围包括铁路局供电科、铁路供电段段部机关和供电段管辖的变电所工区和接触网工区,绵延数百公里,在各级子系统之间需要交换大量高度结构化的数据,本来对通信链路的带宽和质量具有较高的要求。但目前在国内的铁路牵引供电行业中,段到工区、铁路局到段之间的通信链路的质量普遍很低(一般只能达到20Kbps/s),而且由于靠近铁路,经常因为干扰而掉线;在供电段和铁路局之间,一般也只有低速的电话拨号链路,在这样一种链路条件下,显然很难实现整个系统的全实时联网运行和集中化数据存储。
牵引供电运营管理系统中各级子系统间数据的流动是双向的,既有从段部到基层工区的数据传输,也有从工区到段部的数据传输。从段部到工区的数据传输既有广播(所有工区都必须接收)、也有组播(只有接触网工区接收)和点到点(从段部传到某一个工区)的,情况复杂。日常的数据传输主要以变电所运营数据和接触网运营数据为主,数据量大(如对于变电所,每天需要上传十几张报表的数据量),在低速拨号链路上传输时间较长。另外,由于牵引供电运营管理系统各级子系统间的通信链路通常是低速、不可靠的,传输数据时经常会出现中途断线情况,这样很可能会造成由于一个业务活动而产生的多条数据(本身应该是原子的)在传输时被分割开,前面的部分正确传输了,后面的部分由于断线而没有传输,如果前面部分的数据被实际写进了目标数据库,就会破坏业务活动的完整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牵引供电运营管理系统的高可靠性数据传输系统,解决目前的牵引供电运营管理系统在传输数据时经常出现中途断线的情况,进而导致传输的数据不完整,影响整个系统可靠运行的问题。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牵引供电运营管理系统的高可靠性的数据传输系统,包括数据变更记录器、数据传输器、数据同步器以及传输和同步服务器;
所述数据变更记录器用于产生数据变更记录;
所述数据传输器用于传输数据变更记录器产生的数据变更记录,可将工区产生的数据变更记录上传到段部,或者将段部产生的数据变更记录下载到工区;
所述数据同步器用于使数据变更记录写入实际的数据库业务表中,使两个子系统实现数据同步;
所述传输和同步服务器为数据传输器和数据同步器提供服务,以支持数据变更记录的传输和同步。
进一步地,还包括数据库执行引擎,所述数据库执行引擎用于调用数据变更记录器以记录业务逻辑产生的数据变更。
牵引供电运营管理系统的高可靠性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一端的子系统在业务过程产生相关的业务数据,并由数据变更记录器将本业务过程执行的数据变更以一种内部格式记录下来;
(b)数据变更被记录后,通过数据变更记录器,将数据变更记录写入数据变更记录表中;
(c)被写入数据变更记录的数据变更记录表并不立刻传输,当需要将数据变更记录传输到另一端子系统的数据变更记录表中时,才通过人工方式建立起传输链路,并启动传输变更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交大许继电气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交大许继电气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237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