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活污水整体地埋式处理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1410524950.4 | 申请日: | 2014-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811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发明(设计)人: | 李树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金大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东方专利事务所 23118 | 代理人: | 陈晓光 |
地址: | 150060 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活 污水 整体 处理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活污水整体地埋式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水质污染问题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水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命脉。治理水污染保护水资源,不仅是当今世界性的问题,更是我国城乡普遍面临的当务之急。城市污水是城市下水道系统收集到的各种污水,是一种混合污水。城市污水必须经过处理达到相关排放标准才能排放水体,避免造成水体污染。
目前,中小城市的污水排放量约占全国污水排放总量的一半以上,随着未来50年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将会数倍、甚至十几倍的增加,势必加剧水环境的恶化。因此,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水再利用时,应按照使用目的执行相应的水质标准和确定相应的废水深度处理工艺。传统污水处理水污染还有以下问题,(1)传统的水污染设备体积大需要占用很大的土地使用面积;(2)传统的水污染设备会出现污泥导致过滤设备膨胀损坏的现象发生,这些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活污水整体地埋式处理设备。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生活污水整体地埋式处理设备,其组成包括:污水处理罐,所述的污水处理罐左侧设置有污水管,所述的污水处理罐内设置有接触氧化一室,所述的接触氧化一室与接触氧化二室连接,所述的接触氧化二室与混合反应室连接,所述的混合反应室与沉淀过滤室连接,所述的混合反应室内设置有混凝剂罐。
所述的生活污水整体地埋式处理设备,所述的混合反应室与反冲洗管连接,所述的污水处理罐与消毒剂管道连接,所述的污水处理罐与冲水管道连接,所述的沉淀过滤室底部与排污管道连接。
所述的生活污水整体地埋式处理设备,所述的排污管每90天排一次污泥,用粪车抽吸或脱水成泥饼往外运输,所述的污水处理罐下设置有支撑地脚。
所述的生活污水整体地埋式处理设备,所述的接触氧化一室与所述的接触氧化二室进行生化处理,总停留时间为1小时到2个小,或加强接触氧化停留时间6小时,填料比表面积为160m2/m3。
所述的生活污水整体地埋式处理设备,所述的混凝剂罐内采用聚合氯化铝,所述的聚合氯化铝投放量为每吨污水5-100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埋设于地表以下,设备上面的地表可作为绿化或其他用地,不需要建房及采暖、保温,接触氧化二室接触氧化处理工艺均采用推流式生物接触氧化,采用接触氧化一室和接触氧化二室外圈串联比传统的活性污泥池体积小,对水质的适应性强,耐冲击负荷性能好,出水水质稳定,不会产生污泥膨胀。
2、本发明采用的混合反应室内部具有弹性立体填料,表面积大,微生物易挂膜,脱膜,在同样有机物负荷条件下,对有机物去除率高,能提高空气中的氧在水中溶解的技术效果。
3、本发明采用土壤脱臭措施,将气体收集后通过管道输入脱臭池底部并扩散于其中的土壤内,充气在通过土壤过程中受土壤颗粒表面吸附作用,多种致臭物质被截留,经过一段时间,土壤内的具有的微生物能够将致臭物质分解,完成脱臭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生活污水整体地埋式处理设备,其组成包括:污水处理罐2,所述的污水处理罐左侧设置有污水管1,所述的污水处理罐内设置有接触氧化一室4,所述的接触氧化一室与接触氧化二室5连接,所述的接触氧化二室与混合反应室7连接,所述的混合反应室与沉淀过滤室8连接,所述的混合反应室内设置有混凝剂罐6。
实施例2:
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生活污水整体地埋式处理设备,所述的混合反应室与反冲洗管9连接,所述的污水处理罐与消毒剂管道10连接,所述的污水处理罐与冲水管道11连接,所述的沉淀过滤室底部与排污管道12连接。
实施例3:
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生活污水整体地埋式处理设备,所述的排污管每90天排一次污泥,用粪车抽吸或脱水成泥饼往外运输,所述的污水处理罐下设置有支撑地脚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金大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金大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249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