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解液、电池、电池制备方法以及微生物育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25052.0 | 申请日: | 2014-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763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董德贤;陈璞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陈璞 |
主分类号: | H01M10/42 | 分类号: | H01M10/42;H01M10/0567;H01M10/04;C12N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2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解液 电池 制备 方法 以及 微生物 育种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池的电解液以及使用该电解液的电池。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电池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微生物育种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电池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产品。按电 解液的溶剂分类,电池可以分为以水溶液为电解液的水系电池、以有机物为 电解液的有机系电池以及固体电解质电池。水系电池包括铅酸电池、锌锰电 池、金属空气电池、燃料电池等;有机系电池常见的为锂离子电池。
锂离子电池主要由电极、隔膜以及电解液构成。在实际应用中,锂离子 电池由于有机电解质存在较高的安全隐患,如锂离子电池内部温度升高易引 起起火、爆炸,限制了锂离子电池的应用。
近年来,电解液以水为溶剂的电池,以其安全低碳环保的特性,重新受 到研究者以及市场的青睐。然而,水系电池存在着产气问题,即水电池中常 常因为水的分解或者水溶液与电极反应而产生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 这些气体会造成电池的膨胀产生安全问题。
目前,用于减少产气的方法采用有机或者无机的添加剂来提高析氢或者 析氧过电位以减少气体产生。但是,这些手段的效果均有限,产气仍然是水 系电池的一个常见问题。因而,需要继续探索新的减少水系电池产气的方法 来克服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电池的电解液,该电解液可 以有效的减少电池中的产气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电池的 电解液,所述电解液包括至少一种能够溶解电解质并使所述电解质电离的溶 剂,所述电解液还包括至少一种微生物,所述微生物用于通过新陈代谢消耗 所述电池内部产生的气体。
优选地,所述溶剂为水。
优选地,所述电解液的pH值为3~10。
优选地,所述电解液中的电解质的浓度范围为0.001~5M。
优选地,所述电解液还包括培养基,所述培养基质量浓度范围为 0.5%~5%。
优选地,所述培养基选自葡萄糖、甘油、Luria-Bertani培养基、小牛血 清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优选地,所述微生物选自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幽门螺旋菌、沙门氏菌 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优选地,所述电解液还包括第一金属离子;所述电池充电时所述第一金 属离子在所述电池的负极还原沉积为第一金属,所述电池放电时所述第一金 属可逆氧化溶解为所述第一金属离子。
优选地,所述第一金属选自锰、铁、铜、锌、铬、镍、锡或铅。 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液还包括第二金属离子, 所述第二金属离子能够在所述电池的正极可逆脱出和嵌入。
优选地,所述第二金属离子选自锂离子、钠离子或钾离子。
优选地,所述电解液的阴离子包括硫酸根离子、氯离子、醋酸根离子、 硝酸根离子和烷基磺酸根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地,所述微生物的浓度范围为不高于1×1010个细胞/毫升。
本技术方案有益效果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的电解液,能有 效减少电池的产气,保证电池的安全,且方法简单高效。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电池,所述电池包括正极、负极以及如上述任一所述 电解液。
优选地,所述电池还包括隔膜,所述隔膜包括与所述负极接触的负极侧、 与所述正极接触的正极侧、位于所述负极侧和所述正极侧之间的中间部分, 所述电解液通过所述中间部分加入到隔膜中。
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的电池,能有 效减少电池的产气,保证电池的安全。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电池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种 电解液,向所述电解液中加入至少一种微生物;提供正极和负极;将所述正 极、负极和电解液组装成电池,所述微生物新陈代谢时吸收所述电池内部产 生的气体。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所述微生物进行驯化,所述驯化包括以下步 骤:将所述电池进行充放电循环若干次,再将所述微生物从所述电池中取出, 置于培养基中培养,将培养后的微生物加入到所述电解液中,将所述电解液 组装成电池。
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方法更加简单高 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陈璞,未经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陈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250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