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活性艳蓝KN-R中间体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525986.4 | 申请日: | 2014-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269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发明(设计)人: | 吕荣文;高崑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317/36 | 分类号: | C07C317/36;C07C315/04 |
代理公司: | 大连星海专利事务所 21208 | 代理人: | 裴毓英 |
地址: | 116023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性 kn 中间体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活性染料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活性艳蓝KN-R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活性艳蓝KN-R中间体(1-氨基-4-((3-(β-羟乙基砜)苯基)氨基)-蒽醌-2-磺酸钠)是酸性染料,同时也是重要的染料中间体(蓝色基),主要用于生产活性艳蓝KN-R(C.I.活性蓝19),该染料色光纯正,各项牢度优异,是活性染料中重要的蓝色品种。
活性艳蓝KN-R中间体为具有通式I的化合物:
目前工业上用于制备活性艳蓝KN-R中间体的溴氨酸与间-(β-羟乙基砜)苯胺的缩合反应过程如下:
溴氨酸与间-(β-羟乙基砜)苯胺的缩合反应是在大量的氯化亚铜-铜粉存在下进行的,反应中存在溴氨酸水解(紫副)、脱溴副反应,且溴氨酸转化不完全,造成废水色度高、难降解,及重金属含量高等问题。该反应属溴氨酸的芳胺化反应,除氯化亚铜-铜粉催化体系外,曾有文献报道采用CuSO4、CuSO4-FeSO4及CuSO4-SnCl2为催化体系,其中CuSO4、CuSO4-FeSO4催化体系的催化效果不及氯化亚铜催化体系,而CuSO4-SnCl2催化体系的催化效果虽然好于氯化亚铜催化体系,但是锡氧化物的分离困难,并增加了重金属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活性艳蓝KN-R中间体的制备方法溴氨酸转化不完全、副产物多和废水中COD高的问题,提出一种活性艳蓝KN-R中间体的制备方法,以实现溴氨酸近100%转化使缩合产物收率明显提高,减少含酸且色度深废水的排放量;同时还可减少催化剂的使用量,不使用铜粉,降低缩合产品中重金属的含量,减少废水中的重金属含量,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生产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活性艳蓝KN-R中间体的制备方法,所述活性艳蓝KN-R中间体为具有通式I的化合物:
其中M为H、NH4或碱金属,所述碱金属为Li、Na或K,所述活性艳蓝KN-R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用包括有一价铜络合物的催化剂体系,在溶剂中催化溴氨酸与间-(β-羟乙基砜)苯胺缩合反应,反应结束后分离得到活性艳蓝KN-R中间体。
所述溴氨酸为具有通式Ⅱ的化合物,其中M为H、NH4或碱金属,所述碱金属为Li、Na或K:
所述间-(β-羟乙基砜)苯胺为具有通式Ⅲ的化合物:
进一步地,所述一价铜络合物是:
以水溶性二价铜盐为铜源,采用还原剂还原或电化学还原的方法将二价铜还原为一价铜,其中所述还原剂为水溶性的有机或无机还原剂;再加入配体与一价铜络合形成的一价铜络合物;
或以水溶性二价铜盐为铜源,在配体存在的条件下将二价铜还原为一价铜,形成一价铜的络合物;
或以一价铜为铜源,直接将一价铜与有机配体在溶液中作用,形成一价铜络合物。
进一步地,所述二价铜盐为:CuBr2、CuCl2、Cu(NO3)2、CuSO4和Cu(CH3COO)2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一价铜盐为CuCl、CuBr和CuI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的配体为:
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2598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镂空型双面柔性印制电路板
- 下一篇:防治家禽大肠杆菌疾病的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