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压式浮板鱼道无效
申请号: | 201410526285.2 | 申请日: | 2014-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140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李火坤;刘成林;刀健;邓冰梅;寇昊;陈玉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8/08 | 分类号: | E02B8/08 |
代理公司: | 南昌新天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6115 | 代理人: | 施秀瑾 |
地址: | 330031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压 式浮板 鱼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利枢纽过鱼设施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压式浮板鱼道。
背景技术
鱼道的研究和建设是伴随着水利工程的发展而兴起的,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世界各国的鱼道建设都在不断的进步。其中欧美各国和日本的鱼道建设历史悠久,起步较早,在鱼道建设领域具有先进水平。建国以来我国对水利工程配套的过鱼设施的研究和建设起步较晚,发展缓慢,其建设数量和运行效果都与要求相差甚远。现有鱼道设计主要有Denil式鱼道、鱼闸和升鱼机,其中Denil式鱼道受河流上游水位的变化影响非常大,碎片之类的阻塞非常容易的破坏鱼道功能,对于微生物和无脊椎底栖生物不可行;鱼闸对底层鱼类和小型鱼类不适用,且需要较高的设计和建造技术,维护与监测也比传统的鱼道要求高;升鱼机仅适合于体型大,游泳能力弱的鱼类,而且运行费用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过鱼效率高的水压式浮板鱼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水压式浮板鱼道,包括鱼道井,所述鱼道井的进口和出口分别设有下游闸门和上游闸门,所述鱼道井的下方设有引水管,所述引水管的进口设有引水管闸阀,所述引水管的出口与鱼道井的进口相连通,所述鱼道井的进口设有浮板,所述鱼道井内壁设有用于浮板滑动的浮板轨道,所述鱼道井的出口设有浮板卡口。
进一步、所述浮板由底板、顶板和两块侧板组成,所述底板和顶板之间通过两块侧板相连,所述底板上设有多个透水孔。
进一步、所述鱼道井上设有排气孔。
进一步、所述鱼道井的进口设有计鱼器。
本发明与传统过鱼设施相比,不需额外消耗能量,只需水库水能即可实现鱼类的洄游;实施过程中使用浮板作为洄游鱼类的载体,可形成双向通道,大大缩短过鱼时间,减少鱼类洄游过坝过程中所受的伤害,提高过鱼效率;本发明可直接作为挡水建筑物的一部分,造价较低,具有客观的推广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鱼道整体布置图。
图2为浮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浮板底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包括鱼道井4,所述鱼道井4的进口和出口分别设有下游闸门3和上游闸门2,所述鱼道井4的下方设有引水管11,所述引水管11的进口设有引水管闸阀12,所述引水管11的出口与鱼道井4的进口相连通,所述鱼道井4的进口设有浮板8,所述鱼道井4内壁设有用于浮板滑动的浮板轨道6,所述鱼道井4的出口设有浮板卡口5。所述浮板8由底板8a、顶板8b和两块侧板8c组成,所述底板8a和顶板8b之间通过两块侧板8c相连,所述底板8a上设有多个透水孔8d。所述鱼道井4上设有排气孔1,所述鱼道井4的进口设有计鱼器10。
首先通过诱鱼设备使洄游鱼类进入鱼道,然后利用连通器原理,通过上游水库水的自流进入鱼道,并利用水的浮力托起载鱼的浮板8,从而使其沿鱼道上浮至上游水库,从而实现鱼类洄游。鱼道的总体布置、鱼道结构尺寸要求与运行方式和实施步骤如下:
(1)鱼道的总体布置
①鱼道井4进口布置:进口宜布置于泄水闸、电站尾水、溢洪道出口等经常有水流下泄处,或鱼类洄游路线及经常集群地附近,并在鱼类能够上溯到的最上游位置及其两侧角隅;进口底高程应能适应下游水位的变化,在过鱼季节中进鱼口水深不宜小于1.0m,且鱼道进口宜敞露在自然光照射下,不宜封闭成管道;鱼道进口宜设置下游闸门3调节流量和流速;下游闸门3宜采用钢筋混凝土设计,并辅以必要诱鱼设施7、拦鱼设施、导鱼设施。
②鱼道出口布置。鱼道出口应设上游闸门2控制鱼道水位及流量,确保流速满足设计要求,并为鱼道检修创造条件。
③鱼道浮板8布置。底板8a上依据排水量的要求设计有相应数量的透水孔8d,使水可以透过底板淹没鱼道要求的浮板排水量所对应的高度;侧板8c一般布置成等腰的梯形,其中等腰梯形的倾斜角是根据坝坡率和鱼道竖井的倾斜角确定的。侧板8c的布置使浮板8上浮的时候更加稳定;顶板8b的厚度是可以调节的,根据浮板排水量要求进行修改,使浮板8能灵活的适应多种排水量的要求。
④鱼道井4与引水管11的布置。鱼道井4紧贴大坝下游坝坡布置,鱼道井4底坡坡率和大坝下游底坡相等,以充分的使鱼道成为坝体的一部分,减少工程量和造价。引水口应布置于死水位以下,并且在引水口应设有拦污栅,在引水管11的出口部位应该设置消能工,引水管11上应设有引水管闸阀12,用来控制引水管11内的流速,使水流流速保持不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大学,未经南昌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2628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六旋翼机载平台的输电线路导、地线悬挂物切割器
- 下一篇:一种成套开关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