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家用磨油机及磨油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27960.3 | 申请日: | 2014-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934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杨森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森健 |
主分类号: | C11B1/00 | 分类号: | C11B1/00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王汝银 |
地址: | 250022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家用 油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磨油机技术领域,是一种小家电。
背景技术
由于技术原因,目前市场上的榨油机的榨油过程是,现将油料(例如花生仁)在自备的炒锅里翻炒15至60分钟后再压榨,长时间的翻炒产生的高温会使得油料里面的营养素、风味、抗氧化剂等遭到破坏。比如花生,加热后所榨出的油呈现浅咖啡色,不利于人体健康。
现有的冷磨工艺制作的油料更为健康,但是目前的冷磨工艺一般都是用于大型的设备中,在家用小型领域中没有这种专用设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家用磨油机,解决传统榨油机炸出的油料颜色深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家用磨油机,包括机壳、螺旋磨油总成、电机和电路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旋磨油总成包括磨膛以及套置在磨膛中的磨杆,两者之间形成榨膛,
所述磨杆上具有螺距和螺旋高度自前向后逐渐变小的螺旋,且磨杆螺旋与磨膛之间的间隙小于等于1微米,
所述磨膛前端为与下壳体之间通过插接结构快速连接,例如方形卡等结构,且在所述磨膛前段和中段分别设有进料口和出油口,所述出油口为沿轴向均匀设置的若干长条缝隙,在磨膛的后端为出渣口,这样实现上方进料,下侧出油,后侧出渣的功能,为了实现完全排渣目的,在出渣口外的下壳体上安装一个弧形接渣板,
所述机壳包括下壳体和上壳体,且所述上壳体通过插接连接安装在所述下壳体上,所述下壳体为L型;
所述螺旋磨油总成安装在下壳体和上壳体所形成的空腔中,且在所述上壳体设有与进料口对应的料斗;
在所述磨膛出油口上方的上壳体上设有与螺旋磨油总成直接接触的加热总成,所述电路模块和驱动电机安装在下壳体中,且在上、下壳体之间设有插接导电的电插头。
进一步地,所述卡扣机构包括设置在下壳体上沿的卡槽和设置在上壳体的卡扣。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总成包括加热板、弹簧和导向销,所述加热板通过弹簧和导向销安装在上壳体上,在弹簧作用下,加热板弧形面紧贴合在磨膛出油口处。
进一步地,在磨杆的一端为与电机轴连接的六棱柱,在靠近出渣口的磨杆的端面上设有一螺纹孔。
进一步地,所述磨膛的内壁为多棱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长条缝隙为0.1至0.5毫米的缝隙。
一种磨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预热,启动加热总成加热5分钟,使得磨膛被加热,根据油料的不同,磨膛被加热的温度在50摄氏度至180摄氏度之间;
步骤二,投料,将油料投入料仓中并进行磨油作业,作业时间以28分钟为单位,在磨油过程中加热总成停止加热;
步骤三,油料完全出料后磨杆空转2分钟暂停15分钟,
步骤四,重复步骤二和步骤三的动作,重复三次后暂停30分钟后再使用,
步骤五,清洗磨油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壳体分为下壳体和上壳体,其中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位通过插接结构实现快速连接,设有加热总成,在压力下紧贴磨油,可以有效的提高出油率,加热的温度较低,属于冷磨工艺范畴,可以保留油料的原有风味和营养价值。
设有磨杆的端面上设有螺纹孔,拆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A--A剖视图;
图3为爆炸图;
图4为上壳体立体图;
图5为磨膛拆装示意图;
图6为磨膛元磨杆的装配全剖视图;
图7为控制电路原理图。
图中:1上壳体,11卡扣,12弧形通道,13料斗,14弧形接渣板,2下壳体,21油杯放置槽,22卡槽,3磨膛,31方形卡,32进料口,33出油口,33’长条缝隙,34出渣口,4磨杆,41螺旋,42六棱柱,43螺纹孔,5加热总成,51电插头,6工具。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7所示,
一种家用磨油机,包括机壳、螺旋磨油总成、电机和电路模块,下面分别就各个部分进行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森健,未经杨森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279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