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28071.9 | 申请日: | 2014-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9798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31 |
发明(设计)人: | 文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 | 分类号: | G02F1/1335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332 | 代理人: | 孟金喆 |
地址: | 361101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晶显示 面板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包含该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是目前主流显示技术之一,一般而言,显示面板包含上基板和下基板,上基板称为彩色滤光膜基板(CF基板),设置有多个不同颜色的彩色滤光单元(如红、绿、蓝三色),当光线入射到彩色滤光单元后,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每个像素中,通过调节红、绿、蓝三色光的比例,从而展现出不同的颜色。下基板称为薄膜晶体管基板(TFT基板),设置有多个薄膜晶体管。
传统液晶显示器中,CF基板与TFT基板通过框胶贴合,形成显示面板,CF基板上设置有黑矩阵(BM),TFT基板上设置有数据线,二者可以遮蔽相邻像素的光,防止其干扰到相邻像素,以避免显示器发生混色的情况。随着液晶显示器分辨率越来越高,黑矩阵与数据线的宽度越来越小,混色现象也越来越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包含该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旨在解决液晶显示面板的色偏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包含:第一基板,包含多个彩色滤光单元;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第二基板包含栅极线,以及与栅极线绝缘交叉的数据线,栅极线与所述数据线围成像素单元;液晶层,设置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遮光柱,设置于相邻两个彩色滤光单元之间,遮光柱包含多个不连续的子遮光柱,所述子遮光柱与数据线方向具有夹角。
本发明还包含一种显示装置,包含上述的液晶面板。
本发明能够实现如下一种或多种效果:
(1)本发明通过设置遮光柱,防止光线入射到相邻像素,从而减轻或防止了色偏的发生。
(2)本发明通过不连续的遮光柱设计,解决了一般遮光结构液晶分子无法扩散或扩散困难的问题。并且通过遮光柱与栅极线方向的夹角设计,使得不连续遮光柱也能够起到完全遮挡光线的作用。
(3)通过遮光柱的折线形、V字形设计,能够起到各个视角观看面板,都减轻或防止色偏的效果。
(4)遮光柱同时起支撑柱的作用,减少工艺步骤。
(5)支撑柱至少两侧设置遮光柱,防止支撑柱滑动。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液晶面板的俯视图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液晶面板的截面图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液晶面板的俯视图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液晶面板的截面图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子遮光柱垂直距离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遮光柱的立体图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遮光柱俯视图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数据模拟图;
图9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遮光柱俯视图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遮光柱俯视图示意图;
图1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液晶面板的截面图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液晶面板的俯视图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遮光柱俯视图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一个对比例中遮光柱俯视图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液晶面板的像素单元俯视图,每个像素单元具有数据线103,栅极线104,与所述数据线绝缘交叉,数据线103与栅极线104围成一个像素单元。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液晶面板结构剖视图,100为CF基板,105为TFT基板,CF基板100与TFT基板105之间设置有液晶,框胶106用于连接上下基板。CF基板100上包含黑矩阵101,彩色滤光单元102.TFT基板105包含数据线103,像素电极104等。数据线103将液晶面板分为多个像素单元,每个像素单元对应一个彩色滤光单元,三种不同颜色的彩色滤光单元对应的像素单元构成一个总像素单元,三个像素单元分别显示不同的亮度以合成不同的颜色。这种面板结构在不同角度观看显示画面时,由于有相邻像素单元的光线入射,会有混色现象的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2807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