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凹式尾坎消力池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528167.5 申请日: 2014-10-09
公开(公告)号: CN104264640A 公开(公告)日: 2015-01-07
发明(设计)人: 邓军;刘文;田忠;张法星;许唯临;刘善均;张建民;王韦;曲景学;周茂林 申请(专利权)人: 四川大学
主分类号: E02B8/06 分类号: E02B8/06
代理公司: 四川君士达律师事务所 51216 代理人: 芶忠义
地址: 610065 四***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内凹式尾坎消力池
【说明书】:

方法领域

发明涉及水利水电工程中底流消能泄洪消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凹式尾坎消力池。

背景方法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泄水建筑物的主要水力设计任务即是选择适当的消能措施以使在下游较短距离内消除高速水体相对于下游河道的余能,从而与之平顺衔接。底流消能由于其结构简单、出池水流平顺以及消能效率较高等突出优势而受到工程界的普遍认可,它的消能机理是采用急流向缓流过渡引起的水跃造成的强烈旋滚与大量掺气的方式来消能,其典型流态如图3。

但是,在下游河道水深较浅而上游来流又相对较大的情况下,为了使下泄水流能够在消力池内部形成完整水跃,常常需要将消力池底板高程开挖得足够深又或者通过加高消力池尾坎的形式来雍高消力池内水深以保证水跃的完全以及高效发生。而通过上述方法会极大地增大开挖方量、增大工程耗资,而后一种方案则会使消力池出池水深过高从而形成与下游河道较高的水位落差,出现二次跌落并对下游河道造成较强的冲刷。为较好地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工程上常常采取两种方案相结合的方式,即适量降低底板高程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增大尾坎高度,但是该种方法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降低工程耗资与减轻河道冲刷二者之间的矛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凹式尾坎消力池,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方案如下所述: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内凹式尾坎消力池,是在传统消力池尾坎位置,将尾坎迎水面以一定半径从尾坎与消力池底板接缝处开始设置成一反弧曲面。

所述反弧曲面可以是圆弧曲面或椭圆曲面。

反弧曲面可以使从坝面下泄的高速临底水流经过该反弧曲面实现流速的反转,从而给高速下泄的临底水流提供了一个反向作用力,其可以有效缩短消力池长度与深度。

内凹尾坎由于反弧曲面的缘故,可以实现高速下泄的水流急速转向并向上游位置溯流的目的。前一时段的水体经过内凹式尾坎的空间转向作用逐渐向上游位置移动,同时与后一时段的临底区域流体形成空间相向分层排列,通过两层水体之间逆向流动的相向作用形成强烈剪切作用。剪切消能可以极大地增强水体紊动强度,极大地增大能量的耗散,从而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消力池的消能效率。

从泄水建筑物下泄的高速水流在内凹尾坎内产生十分激烈的逆时针旋滚,并在其表面形成流速较高的回流,可以与上游表层来流形成相向对冲,从而加剧水体的紊动,增强消能效率;同时通过表面强烈旋滚的强卷吸作用大量掺入空气,增大水体空间体积,增大能量耗散。

反弧曲面的弧度θ越大回溯水体与高速底流相向角度越小,其提供的反向力沿纵向的分量就越大,第二共轭水深就越浅,消能率越高,从而需要的下游水深就越浅;但是过大的弧度θ会出现较大的悬臂结构,于结构的稳定不利;反之,如果下游水深相对较大时,为实现跃后水流与下游水深的平顺衔接,弧度θ可适当减小。一般来说反弧曲面的弧度θ可取110°至140°之间。

内凹式尾坎的高度H为反弧曲面的高度加铅直段的厚度h,即H=(1-cosθ)R+h,h为反弧曲面上部端点至尾坎最高位置距离,内凹式尾坎的高度H的主要控制因素为反弧曲面半径R值的选取,半径R的选取可通过在使用具有直面迎水坡尾坎情况下,利用常规水力计算方法得出一个尾坎高度z,然后进行一定的折算,得到R=(0.3~0.4)z;同时为保证尾坎内部水流能够实现顺利的向上游回溯的目的,其反弧曲面的高度应至少大于两倍临底高速水流厚度hc,即(1-cosθ)R>2hc

铅直段的主要作用为调整水流流态避免如果仅单独设置反弧区段而可能出现的水体脱壁现象,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尾坎压重,其值不宜过大,大小为0.5至1.0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利用内凹式尾坎消力池,给高速下泄的临底水流提供了一个反向作用力,从而极大地缩短了消力池开挖深度以及尾坎高度。既有效增大了能量耗散效率,又较大幅度地减小了消力池建造规模,节省了工程投资。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传统尾坎消力池结构意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内凹式尾坎消力池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传统消力池典型流态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内凹式尾坎消力池典型流态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内凹式尾坎各参变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2816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