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驾驶室碰撞安全性的优化方法、驾驶室和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28533.7 | 申请日: | 2014-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430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杨天勇;周静;郎志奎;曾庆烨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0 | 分类号: | B62D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陈庆超;桑传标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驾驶室 碰撞 安全性 优化 方法 车辆 | ||
1.一种驾驶室碰撞安全性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在驾驶室框架(1)上连接局部框架(2),以通过该局部框架(2)的支撑点将碰撞过程中在所述驾驶室框架内传递的力卸载到车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设计所述局部框架的支撑点与所述驾驶室的后悬置支座(3)在竖直方向上相对应并连接,以通过该后悬置支座(3)将所述力传递到车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驾驶室框架(1)的下表面外设计传力结构(4),以通过该传力结构(4)将所述驾驶室的B柱(5)的力传递到后悬置支座(3)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设计所述传力结构(4)的步骤中,使用传力件(41)将所述驾驶室框架(1)的底板纵梁(6)和侧向框架(12)进行连接,以连接在所述侧向框架(12)后端的所述B柱(5)的力依次通过该侧向框架(12)、传力件(41)以及所述底板纵梁(6)传递到安装于该底板纵梁(6)后端的所述后悬置支座(3)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传力件(41)设计为所述驾驶室框架(1)的后挡泥板基体并形成为抗扭转梁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优化方法用于对同一模具生产出的驾驶室框架进行不同碰撞安全性的优化,其中不同的碰撞安全性通过所设计的所述局部框架(2)的不同位置、规格、结构和/或布置方式实现。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优化方法包括首先通过试验分析出所述驾驶室框架(1)的力学传递路径,并确定所述局部框架(2)的所述支撑点,然后在所述驾驶室框架(1)上连接所述局部框架(2)。
8.一种驾驶室,包括驾驶室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框架(1)中连接有局部框架(2),该局部框架(2)具有将碰撞过程中在所述驾驶室框架内传递的力卸载到车架上的支撑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驾驶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局部框架(2)通过在所述驾驶室框架(1)上连接钣金件而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驾驶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局部框架(2)的所述支撑点与所述驾驶室框架的后悬置支座(3)在竖直方向上相对应并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驾驶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局部框架(2)连接在所述驾驶室框架(1)的后侧框架(11)上,该局部框架(2)包括与所述驾驶室的B柱(5)大致平行的纵向支架(21),该纵向支架(21)的下端为所述局部框架(2)的所述支撑点。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驾驶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支架(21)为两个,并且分别两个所述后悬置支座(3)相对应。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驾驶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局部框架(2)还包括横穿并连接所述两个纵向支架(21)的横向支架(22),以使得所述局部框架(2)在所述后侧框架(11)内关于宽度方向对称地内呈双十字格局布置。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驾驶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框架(1)的下表面外设置有将所述驾驶室的B柱(5)的力传递到后悬置支座(3)上的传力结构(4)。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驾驶室,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结构(4)包括所述驾驶室(1)的底板纵梁(6)和侧向框架(12)以及连接在该底板纵梁(6)和所述侧向框架(12)之间的传力件(41),所述后悬置支座(3)安装在所述底板纵梁(6)的后端,所述B柱(5)的根部连接在所述侧向框架(12)的后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驾驶室,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件(41)形成为抗扭转梁结构,该抗扭转梁结构连接在所述底板纵梁(6)和所述侧向框架(12)接近所述B柱(5)的区域之间,并作为所述驾驶室框架(1)的后挡泥板基体。
17.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该车辆包括根据权利要求8-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驾驶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2853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