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河道净水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410529791.7 | 申请日: | 2014-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915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雷春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08 | 分类号: | C02F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16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河道 净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河道水净化设备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河道净水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环境被破坏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水资源短缺也越来越严重,特别在一些偏远地区,需要对水进行多次循环利用,所以对于河道水资源也应该得到充分的利用,但是,河道水经一段时间后会积累许多污物,影响其水质,如果直接将其排放,既浪费水资源,又污染环境。因此,对河道水经过处理,再次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河道水经过过滤装置,通过过滤装置中的滤料作用,除去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降低水的浊度,但河道水中溶解的化合物和凝结溶解性污染物,以及细菌、病菌,过滤装置则无法除去,所以还需经过下一步处理才能达到再次利用的标准。
目前,对上述的处理主要是利用臭氧来处理的。臭氧可氧化池水中溶解的化合物和凝结溶解性污染物,同时还可以消灭细菌特别是具有高抗氯性的细菌和破坏病菌的传染性。臭氧通过水射器打入循环水中,使臭氧与水混合,而将泳河道水中的溶解的化合物、溶解性污染物、细菌、病菌等除去。但,在此过程中,臭氧与河道水的接触面积小,反应时间短,臭氧在循环水中以气泡的形式存在,不具备防腐蚀性,两者没有充分反应,从而不能对河道水充分氧化和消毒,水质不能达到再次用水的标准。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产品来克服上述存在的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一种能高效去除水中杂质、细菌病毒、异色异味、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使水质洁净,可以直接饮用的河道水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河道净水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河道净水装置,包括排气口(1)、出水口(2)、进水口(3)、排渣口(4)、筒体(5)、气阀(6)、支撑架(7)、过滤网(8)、滤板(9)、紫外灯(10)、压力器(11)、控制开关(12);所述水在压力器(11)的作用下由进水口(3)进入到筒体(5)内,经过滤板(9)和过滤网(8)使水得到过滤,过滤后的水经过紫外灯(10)的照射进行消毒,消毒后从出水口(2)流出,浮渣由排渣口(4)排出。
所述支撑架(7)位于筒体(5)的底部,起到支撑的作用并具有可升降功能。
所述筒体(5)内部的过滤网(8)在滤板(9)的下面,两者并相互平行,有对河道水进行过滤的作用,使河道水得到净化的效果。
所述筒体(5)内的最上端设有一排紫外灯(10),具有杀毒消菌的作用。
所述压力器(11)位于进水口(3)的右侧与筒体(5)相连接,所述压力器(11)上设有控制开关(12),压力器(11)的安装在加大压力的作用下可使河道水能够快速的流到筒体(5)内,有加大作用力的效果。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在压力器的作用下使河道水快速的进入到筒体中,通过筛板和过筛网对筒体内的河道水进行过滤,经过过滤的水在紫外灯的照射下进行消毒杀菌,使水得到进一步的净化。
本发明的应用方法为:
(1)压力器的控制开关打开后,河道水快速的进入到筒体中,河道水经过筛板,使河道水与水中的浮渣得到分离,浮渣由排渣口排出;
(2)分离后的河道水再经过过滤网,使河道水得到进一步的过滤;
(3)最后经过过滤后的河道水在紫外灯的照射作用下进行消毒杀菌。
本发明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设有的过滤网和滤板对进入到筒体内的河道污水右过滤的作用,使河道水得到净化。
(2)本发明设有的紫外灯对经过过滤网过滤后的水有杀毒消菌的作用,使河道水得到进一步的净化。
(3)本发明设有的压力器可使河道水快速的流入到净水装置内,有加大力度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
1-排气口 2-出水口 3-进水口 4-排渣口 5-筒体 6-气阀 7-支撑架8-过滤网 9-滤板 10-紫外灯 11-压力器 12-控制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作详细阐述:
如图1所示:一种河道净水装置,包括排气口(1)、出水口(2)、进水口(3)、排渣口(4)、筒体(5)、气阀(6)、支撑架(7)、过滤网(8)、滤板(9)、紫外灯(10)、压力器(11)、控制开关(12);所述水在压力器(11)的作用下由进水口(3)进入到筒体(5)内,经过滤板(9)和过滤网(8)使水得到过滤,过滤后的水经过紫外灯(10)的照射进行消毒,消毒后从出水口(2)流出,浮渣由排渣口(4)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297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