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包围式水浴循环恒温加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29962.6 | 申请日: | 2014-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535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发明(设计)人: | 黄高祥;赖远强;赵志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理邦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L7/02 | 分类号: | B01L7/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港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8 | 代理人: | 何文峰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包围 水浴 循环 恒温 加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包围式水浴循环恒温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液体循环恒温结构广泛运用于生物实验研究及医用体外诊断验证等领域,目前市场上主要的液体循环恒温加热装置,其工作原理如下:容器内设置水槽、加热体、温度探头、水泵等;水槽内通入定量水溶液,通过加热体对该水溶液进行加热,通过温度探头检测该水溶液实时温度并反馈到主机由主机调节加热体功率,通过水泵/管道使该水溶液按设定路径、流速流动并最终使容器内水溶液温度整体一致;将被测物体浸没到水溶液中,被测物体通过与水溶液的热量交换最终实现与水溶液温度一致。
而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精密的医疗设备对恒温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比如在血气分析仪工作过程中,测试血液在测试过程中需严格保持37°C恒温,否则将严重影响血液中各项气体的测试数值从而影响测试结果。
但是,前面所述的恒温方式都需要把被测物完全浸没到溶液中才能使被测物与容器内液体温度一致。而在血气测试过程中血液必须方便提取,故血液容器需设计露出恒温液的开口。因此现有的恒温方式中不能满足该工作条件。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全包围式水浴循环恒温加热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一种全包围式水浴循环恒温加热装置,包括:下壳,所述下壳中设有溶液腔,所述溶液腔中容置有被测物容器和温度探头,所述被测物容器上端设有容器开口,所述下壳的上端活动接合有上盖,所述上盖中设置有封闭的上盖管道,所述上盖管道设置于被测物容器的上方,所述上盖管道的第一端接有第一管道,其第二端接有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通过液泵接有第三管道,所述第三管道通过第一接口与溶液腔相导通,所述第二管道通过加热器接有第四管道,所述第四管道通过第二接口与溶液腔相导通。
进一步,所述溶液腔中设有环形隔板,所述环形隔板将该溶液腔分隔为外液腔和内液腔,所述内、外液腔之间通过进液槽相导通,所述被测物容器放置于内液腔中。
进一步,所述环形隔板的外壁与溶液腔的内壁之间设有分隔隔板,所述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分部设置于该分隔隔板两侧的溶液腔底部上。
进一步,所述上盖中设有上盖开口,所述上盖开口上活动接有密封塞,所述上盖开口设置于所述容器开口的正上方。
进一步,所述上盖的下端面上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环形隔板的顶端相配合。
进一步,所述下壳的上端穿设有上壳旋转轴,所述下壳与上盖之间通过该上壳旋转轴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溶液腔中设有容器固定轴,所述容器固定轴用于固定该被测物容器。
进一步,所述第一管道包括:第一子管道和第二子管道,所述第一子管道一端与上盖管道的第一端相接,其另一端通过管道接头与第二子管道相接,所述第二子管道与液泵相接;所述第二管道包括:第三子管道和第四子管道,所述第三子管道一端与上盖管道的第二端相接,其另一端通过管道接头与第四子管道相接,所述第四子管道与加热器相接。
进一步,所述被测物容器采用不锈钢材料组成,且其为圆锥体结构。
本发明在工作时,加热溶液存储在密封的上盖与下壳中,不与外界空气接触无热量损失,加热速度快、温度稳定。同时被测物容器被上盖、下壳完全包裹及加热且不与外界空气接触,故加热速度块,温度稳定,测试准确,且上盖与下壳之间采用活动接合方式设置,被测物的提取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较佳实施例及附图作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的液体循环过程的原理图;
图5为本发明中的液体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理邦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理邦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299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