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铜导线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30974.0 | 申请日: | 2014-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805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7 |
发明(设计)人: | 董寰乾;黄宏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1/768 | 分类号: | H01L21/768;H01L23/53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贾磊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线 结构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铜导线结构及其制造方法,特别关于一种具有硅铝氧化物缓冲层的铜导线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主要是利用薄膜晶体管作为昼面显示控制元件,而铝因具有低电阻(电阻系数2.66μΩ-cm)、薄膜工艺简单及高经济性等优点,多年来均是薄膜晶体管金属导线的主要材料。然而,随着平面显示器往大尺寸、高更新频率及高解析度发展,尤其是55寸以上、具有3D显示及2k4k(2160x3840解析度)的显示器,铝导线的应用已达到物理极限,缺点也易发显著。例如铝的抗电致迁移能力低,且电阻电容时间常数高,应用在大尺寸、高更新频率及高解析度屏幕薄膜晶体管导线时,容易发生残影、断线等缺陷。因此,铝导线已不能满足新产品的发展趋势。
铜的电阻系数仅1.67μΩ-cm,比铝低许多,且抗电致迁移能力为铝的30~100倍,故近年来导线材料已逐渐走向电阻更低的铜薄膜,统称为铜工艺。然而,铜薄膜虽具上述优点,但实际应用上仍有许多问题必须克服,例如铜薄膜与玻璃基板附着性差(仅达ASTMD3359规范的2B等级)、易扩散至玻璃及主动层材料a-Si中、易氧化以及不易刻蚀等,其中又以与玻璃基板附着性差为转换铜工艺最大瓶颈。
有关现有铜导线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如下列现有技术专利文献分析。
1.中国台湾专利公告号I354350
作法:在溅镀铜薄膜之前,先溅镀一层氮化铜作为缓冲层,以增强铜薄膜与玻璃基板的附着性。
缺点:在进行铜导线图案化时,必需同时刻蚀铜薄膜和缓冲层,其会增加刻蚀液配制的复杂性、刻蚀液成本及刻蚀所需的时间。
2.中国台湾专利公告号I273329
作法:在溅镀铜薄膜之前,先溅镀一层M1M2R合金,M1为钴或钼,M2为钨、钼、铼或钒,R为硼或磷,以增强铜薄膜与玻璃基板的附着性
缺点:在进行铜导线图案化时,必需同时刻蚀铜薄膜和合金层,其会增加刻蚀液配制的复杂性、刻蚀液成本及刻蚀所需的时间。
3.中国台湾专利公告号I263103
作法:在溅镀铜薄膜之前,先形成一含有氮或磷的高分子附着层,以增强铜薄膜与玻璃基板的附着性。
缺点:以旋转涂布方式涂布附着层,仅能应用于小尺寸面板,不适用于5代线以上的大尺寸面板,技术应用性有限。
基于上述分析,有必要提供一创新且具有进步性的铜导线结构及其制造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缺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铜导线结构,包括一硅铝氧化物缓冲层及一图案化铜导线层。该硅铝氧化物缓冲层形成于一透明基板上。该图案化铜导线层形成于该硅铝氧化物缓冲层上。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铜导线结构的制造方法,包括:提供一透明基板;形成一硅铝氧化物缓冲层于该透明基板上;及形成一图案化铜导线层于该硅铝氧化物缓冲层上。
本发明以硅铝氧化物作为缓冲层,可提升铜导线层与透明基板的附着性达到ASTMD3359规范最高的5B等级,且本发明的该硅铝氧化物缓冲层不需刻蚀,因此,可简化工艺刻蚀液配方及缩短刻蚀时间,进而可降低刻蚀液成本及提升刻蚀效率。
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所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本发明铜导线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显示本发明铜导线结构应用于薄膜晶体管的示意图;
图3显示本发明铜导线结构的另一示意图;
图4显示本发明铜导线结构的制造方法流程图;
图5A至5C显示本发明铜导线结构的制造方法示意图;
图6显示本发明形成氧化铜缓冲层的示意图;
图7显示本发明形成图案化铜导线层的示意图;
图8显示发明例1的附着性测试结果;
图9显示比较例的附着性测试结果;及
图10显示本发明玻璃基板沉积硅铝氧化物薄膜前后的穿透率量测结果。
图中符号说明:
10铜导线结构
12硅铝氧化物缓冲层
13透明基板
14图案化铜导线层
16氧化铜缓冲层
S41~S43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309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