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柴油静音发电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31078.6 | 申请日: | 2014-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586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发明(设计)人: | 曾国新;曾森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市曾氏动力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63/04 | 分类号: | F02B63/04;F02B77/13;F02B77/11;F02B77/00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同盛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10 | 代理人: | 唐纫兰;陈强 |
地址: | 214406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柴油 静音 发电机 | ||
1.一种柴油静音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柴油静音发电机包含有一机架,所述机架包含有一底架(101),所述底架(101)为由左右水平设置的方管以及连接与两根方管之间的连接管构成,所述方管的两端均通过弯头(105)连接有竖向向上的竖管(102),所述弯头(105)包含有一弧形件(105.1),该弧形件(105.1)的两头均连接有插接块(105.2),所述插接块(105.2)上设置有相互垂直的螺栓孔一(105.3)和螺栓孔二(105.4),上述底架(101)的方管和竖管(102)的底部管孔分别由弯头(105)两端的插接块(105.2)插入,且底架(101)的方管和竖管(102)的底部相应位置处设置有螺栓孔,所述底架(101)上方前后水平设置有横管(104),且横管(104)和竖管(102)顶部之间通过弯头(105)连接,即横管(104)和竖管(102)的顶部管孔分别由弯头(105)两端的插接块(105.2)插入,且横管(104)和竖管(102)的顶部相应位置处设置有螺栓孔;
所述机架内安装有柴油机(201)、发电机(301)和消音器(401),所述柴油机(201)的动力输出轴驱动发电机(301)的转子轴,所述柴油机(201)的尾气通过尾气管道(203)连通至消音器(401);
所述消音器(401)设置有两个,两个消音器(401)的壳体(1)之间通过连接板(404)相连接,所述壳体(1)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两个消音器(401)的进气口(1.1)通过三通(402)连通至同一进气接头(40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柴油静音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机(301)包含有定子以及插置于定子内的转子,所述定子上套装有散热套(301.1),该散热套(301.1)的外壁上沿其轴向设置有散热翅片(301.1.1),且散热套(301.1)的内壁上沿其轴向设置有散热风道(301.1.2);所述散热套(301.1)的前端安装有前端盖(301.2),后端安装有后端盖(301.3),且后端盖(301.3)与导风罩(301.4)相连接,且上述发电机(301)的转子轴的前后端分别套装有前风扇(301.5)和后风扇(301.6),所述前风扇(301.5)位于前端盖(301.2)内,所述后风扇(301.6)位于导风罩(301.4)内,所述前端盖(301.2)和后端盖(301.3)上分别设置有开口向下的风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柴油静音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机架的顶部覆盖有盖板(106),机架底部覆盖有底板(107),机架前后分别覆盖有前端盖板(108)和后端盖板(109),机架左右两侧覆盖有左右侧板(110),且左右侧板(110)上开有用于检修和观察内部柴油机、发电机的窗口,该窗口上铰接有窗口板(111)。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一种柴油静音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腔体内安装有两个减噪单元(2),上述两个减噪单元(2)将壳体(1)的腔体分隔为左、中、右三个腔体,其中左腔体与出气口(1.2)相连通,右腔体与进气口(1.1)相连通,且两个减噪单元(2)之间通过连接管(3)相连通,
所述减噪单元(2)包含有内套片一(2.1)、微震片(2.2)和内套片二(2.3),所述内套片一(2.1)的中心外凸构成一碗状结构,且其外凸面上设置有多个微孔一(2.1.1),所述微震片(2.2)为环形片状结构,所述微震片(2.2)的环面上设置有多个微孔二(2.2.1),且微震片(2.2)安装于内套片一(2.1)的碗状开口处,所述内套片一(2.1)的中心环孔处朝向远离内套片一(2.1)的一面套装有连接套筒一(2.2.2),所述内套片二(2.3)的中心外凸构成一碗状结构,所述内套片二(2.3)的碗状开口正对内套片一(2.1)的碗状开口,且内套片二(2.3)的中心开有一通孔,该通孔处朝向微震片(2.2)的一面套装有连接套筒二(2.3.1),且连接套筒一(2.2.2)和连接套筒二(2.3.1)相互嵌套连接;
两个减噪单元(2)呈左右并排设置,位于左侧的减噪单元(2)的内套片一(2.1)面向左腔体,位于右侧的减噪单元(2)的内套片一(2.1)面向右腔体,两个减噪单元(2)的内套片二(2.3)面对面设置,位于两个减噪单元(2)之间的连接管(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减噪单元(2)的内套片二(2.3)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市曾氏动力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阴市曾氏动力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3107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