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水解氮化铝粉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32189.9 | 申请日: | 2014-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658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董满江;薛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4B35/634 | 分类号: | C04B35/634;C04B35/581 |
代理公司: | 上海海颂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8 | 代理人: | 何葆芳 |
地址: | 20005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解 氮化 铝粉体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一种抗水解氮化铝粉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胶体化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氮化铝陶瓷是近二十年发展起来的新型高导热材料,理论导热率高达320Wm·K-1,实 际使用的热导率为180~200Wm·K-1。高导热氮化铝陶瓷材料具有制备工艺简单,烧结温度 较低等优点,同时具备硬度高、膨胀率低、介电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好、机械强度高以及介 电损耗低等特点,其良好的散热性能和高电气绝缘性能,对高频、高效的集成电路,减少 散热和电量损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电子集成电路等电子工业的需求与日俱增。
但在潮湿的环境下,氮化铝极易与水发生水解反应,以致改变其物化性能,最终影响 烧结体的热导率。所以,氮化铝的水解是氮化铝粉体的应用和储存的一个重要难题。目前, 对氮化铝粉体耐水解性能已有相关研究。如:雒晓军等提出用磷酸对氮化铝粉体进行处理, 以提高其耐水解性能;顾明元等提出利用四乙氧基硅烷溶液进行浸泡处理,以改善粉末耐 水化性能;单慧波等采用表面涂覆油酸和羟基喹啉,以提高氮化铝的耐水性;李远强等研 究了热处理对氮化铝粉体耐水解性能的影响;徐征宙等研究了利用硅烷改性来提高氮化铝 的耐水解性能;郭兴忠等以有机羧酸和聚乙二醇作为表面活性剂对工业氮化铝粉体进行表 面改性处理。虽然上述方法均能改善氮化铝粉体的耐水性,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利 用磷酸或硅烷处理氮化铝粉体时,会不可避免地引入磷和硅杂质;而热处理将导致氧含量 的明显增加;有机酸处理会影响水基氮化铝浆料的流动性。因此,本领域亟需研究一种不 会引入其它杂质、不会影响氮化铝的物化性能,且工艺简单、易操作,可有效防止氮化铝 水解的抗水解氮化铝粉体及其制备技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和需求,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水解氮化铝粉体及 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解决氮化铝易水解性能所导致的应用和储存难题。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抗水解氮化铝粉体,是由聚氨酯对氮化铝粉体颗粒进行表面包裹形成,其中聚氨 酯含量为0.1wt%~10wt%(优选为0.5wt%~5wt%)。
所述的聚氨酯可以为水性聚氨酯、非水性聚氨酯或改性的聚氨酯;且所述的聚氨酯可 以为单组分聚氨酯、双组分聚氨酯或聚氨酯预聚体。
所述改性的聚氨酯优选为由多元醇改性的单组分聚氨酯。
所述的双组分聚氨酯是由异氰酸酯组分与固化剂组分形成,所述的异氰酸酯组分选自 甲苯二异氰酸酯(TDI)或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所述的固化剂组分选自乙二胺、二 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四乙烯五胺、二丙三胺、二乙醇胺、乙二胺四乙醇中的任意一种。
本发明所述的抗水解氮化铝粉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氮化铝粉体加入有机溶剂中,并使其充分分散,制得氮化铝浆料;
b)将聚氨酯加入氮化铝浆料中,并使其充分分散,制得混合浆料;
c)对所得混合浆料进行干燥,即得所述的抗水解氮化铝粉体。
步骤a)中所述的有机溶剂可为乙醇或丙酮等易挥发的有机溶剂。
步骤a)和b)中所述的分散可采用球磨、砂磨或搅拌等方式;为达到充分分散,球磨、 砂磨或搅拌的时间至少为1小时。
步骤a)可同时向有机溶剂中加入分散剂;所述分散剂的加入量推荐为氮化铝粉体重量 的0.1%~3%(优选为0.1%~1%);所述的分散剂可选自柠檬酸、聚乙烯亚胺、多元醇、 聚丙烯酸、聚丙烯酸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以选自柠檬酸、聚乙烯亚胺、聚丙烯酸、聚丙 烯酸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较佳,以选自柠檬酸、聚丙烯酸、聚丙烯酸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 最佳。
步骤c)中的干燥可采用直接干燥、喷雾干燥或真空干燥,干燥温度优选为60~80℃。
本发明所述的抗水解氮化铝粉体可适用于水基和非水基成型方法制备氮化铝陶瓷,尤 其可用于水基成型方法制备氮化铝陶瓷。
所述的水基成型方法包括流延成型、凝胶浇注成型、注浆成型和注射成型;所述的非 水基成型方法包括干压成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3218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