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梯厅门无铆钉铆接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37342.7 | 申请日: | 2014-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537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发明(设计)人: | 顾燕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仓越华精密机械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J15/14 | 分类号: | B21J15/14 |
代理公司: | 江苏致邦律师事务所 32230 | 代理人: | 徐蓓 |
地址: | 21543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梯 厅门无 铆钉 铆接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梯厅门无铆钉铆接设备。
背景技术
电梯厅门一般用于封住电梯井道的出入口,由轿门带动,一般又叫被动门,厅门大多为封闭门。厅门主要由门框、厅门扇、吊门滑轮等机件组成,在中国,每年电梯的交货量约在30万部到50万部,而电梯层门(也叫电梯厅门)的生产量约为300万扇到500万扇。
厅门生产的工位一般分为上料、冲裁、反转、折弯和连接,而连接工位一般的方法有点焊、螺纹连接及无铆钉铆接。
无铆钉铆接因为具有节省紧固件、能铆接复合厅门(层门)材质、连接强度高、不伤及厅门外观、不污染环境等优点受到电梯生产厂家的青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电梯厅门无铆钉铆接设备。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梯厅门无铆钉铆接设备,所述设备包括一个底座,底座由钢管拼接而成,底座左右两侧前后两根钢管的上表面各设有相对应的直线导轨,直线导轨上设有可以左右移动的支架,支架的左右两侧边各设有相对应的直线导轨,支架的直线导轨上设有可以前后移动的两个机架,每个机架的顶部托住一个铆接钳体组件,铆接钳体组件向底座的中心方向水平延伸,4个铆接钳体组件的动力由增压器来提供,铆接设备还包括下料传送带,传送带设有两个,位于底座的前方,底座的中间位置设有与传送带对应的养料装置,所述养料装置带有磁性,养料装置之间通过横向传送机构连接在一起;所述的铆接钳体具体包括底座、移动板和导轨安装板,移动板设在底座的上表面,导轨安装板设在移动板底部向外延伸出的端部上表面,导轨安装板与移动板结合的位置装有导轨,通过导轨移动板可以实现移动,导轨安装板的后侧面装有传感器安装座,导轨安装板下方对应的底座向外延伸出一段向下凹陷的下模座,下模座的上方设有定位键,定位键整体为一个立方体,固定安装在导轨安装板的右侧,定位键与下模座之间设有油罐与凸模侧脱组件,油罐设在定位键的下表面,凸模侧脱组件设在油罐的下表面,定位键的上方设有增压缸,增压缸的排气节流阀设在安装键的后侧面,增压缸的上表面设有传感器安装块,安装块通过贯穿其四个角的滑块与安装键固定在增压缸上,铆接钳体移动板的前表面设有限位板,限位板的前侧设有一块与限位板平行的导轨安装板(一),导轨安装板(一)与限位板之间设有气缸与限位球体,限位球体安装在导轨安装板(一)的导轨上,导轨安装板(一)的右侧垂直安装有限位板(一),限位板(一)的左侧面设有与限位球体相对应的限位柱,限位板(一)与导轨安装板(一)设在同一块底板上,限位板(一)的右侧面设有用于连接增压器的气缸底座。
作为优选,所述养料装置的动力由位于横向传送机构上的交颇电机提供。
作为优选,铆接钳体上的凸模侧脱组件包括转接座,凸模侧脱组件通过转接座连接在油罐上,转接座下方连有T型凸模,T型凸模向下依次贯穿定模座、外套、模具弹簧和脱模套,外套设在定模座的下方,脱模套设在外套的底部,钩住外套内侧的底部,所述的模具弹簧设在外套的内部、定模座与脱模套之间。
加工时通过下料装置把折弯成型后的厅门自动送入无铆铆接工位, 铆接工位的传感器感应到信号后自动定位并夹紧厅门,铆接工装自动定位并完成铆接动作,铆接完成后铆接工装退回原位,阻挡器自动放行,至此,一个铆接工位的整体动作全部完成。本设备使用四套独立操作的专用无铆钉铆接模具,针对多种规格的厅门完成自动定位、自动铆接、铆接完成后自动放行三个主要动作,变换不同规格厅门时调整措施简便,通过面板进行模式变更配合气缸挡块位置调整即可方便地进行切换,模具更换方便快捷,确保生产不受影响,同时,本发明设计的设备不但同时兼容多种规格的厅门,还通过传感器的调整,大大缩短了铆接工位的工艺节拍,将工艺节拍缩短到低于12s,同时由于将模具的加工位调整次数降到最低要求,使得模具的寿命也增加到3万次/套,不良品率也降至0.5%以下同时,带磁性的养料装置还起到了阻挡器的作用,阻止进料的过程,防止出现厅门卡死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铆接钳体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铆接钳体设备的俯视图;
图4为凸模侧脱组件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仓越华精密机械配件有限公司,未经太仓越华精密机械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373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