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膜阻垢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39819.5 | 申请日: | 2014-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587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李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淄博彬盛翔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65/08 | 分类号: | B01D65/08;C02F1/44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徐健 |
地址: | 255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膜阻垢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膜阻垢剂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反渗透技术在我国迅速发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医药生产、电子工业高纯水、饮料用水、化工生产等工业领域。经过反渗透处理后,可除去水中99%的盐分及二氧化硅,并能除去水中99.5%的钙、镁。然而,反渗透装置的浓水极易受到沉积物的污染,如在膜表面生成CaCO3、Ca3(PO4)2、CaSO4、BaSO4、SrSO4、金属氧化物、硅酸化合物等沉积物,导致系统供水压力和清洗频率增加,出水量或脱盐率下降,甚至使膜元件提前报废;反渗透膜的污染可分为化学污染、生物污染、胶体污染和颗粒污染在反渗透系统的运行当中,由于化学污染、胶体污染和微生物污染反渗透膜表面极易结垢,这会直接影响到反渗透装置的正常运行,严重时更会使反渗透膜报废。解决反渗透结垢问题广泛采用进水投加阻垢剂的方法,因此反渗透阻垢剂的开发一直都是人们竞相研究的热点。公开号为CN102895883A,公开日为2013年1月30日,名称为反渗透膜阻垢剂的中国发明专利,其公开了组分及其重量配比是:氨基三甲叉膦酸22~28,水解聚马来酸酐37~43,2-膦酸丁烷-1、2、4-三羧酸18~22,聚丙烯酸8~12,乙二胺四甲叉膦酸钠3~7;公开号为CN102336477A,公开日为2012年2月1日,名称为一种反渗透膜阻垢剂,公开了,由聚乳酸、有机膦酸类阻垢剂和水复配制得,其中聚乳酸5~15wt%,有机膦酸类阻垢剂5~80wt%,其它为水,聚乳酸的分子量为1000~50000,有机膦酸类阻垢剂为下列中的一种或多种:乙酸膦酸、羟基乙叉二膦酸、1,2,4-三羧基-2-膦酸基丁烷、多氨基多醚基甲叉膦酸、氨基三甲叉膦酸、乙二胺四甲叉膦酸;公开号为CN102489162A,公开日为2012年6月13日,名称为新型反渗透膜阻垢剂,公开了按质量百分比含有以下组分:丙烯酸-2-烯酰胺-2-甲基丙硫酸10%-15%,聚天冬氨酸20%-25%,聚环氧琥珀酸20%-30%,氨基三亚甲基膦酸5%-10%,磺化苯乙烯1%-5%,纯净水20%-55%。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膜阻垢剂及其制作方法,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膜阻垢剂,其特征在于,其包含如下重量百分比组分:
2-磷酸基-1,2,4-三羧酸丁烷 22~42%
聚天冬氨酸 10~15%
聚丙烯酸 10~15%
水解聚马来酸酐 5~10%
其余用纯净水补足到100%。
优选的,其包含如下重量百分比组分:
2-磷酸基-1,2,4-三羧酸丁烷 23%
聚天冬氨酸 12%
聚丙烯酸 11%
水解聚马来酸酐 7%
其余用纯净水补足到100%
其中聚天冬氨酸的相对分子量为2000-3000;聚丙烯酸的相对分子量为1000-2000;水解聚马来酸酐的相对分子量为420-480。
优选的,其包含如下重量百分比组分:
2-磷酸基-1,2,4-三羧酸丁烷 38%
聚天冬氨酸 13.5%
聚丙烯酸 13%
水解聚马来酸酐 8.5%
其余用纯净水补足到100%
其中聚天冬氨酸的相对分子量为2500-3000;聚丙烯酸的相对分子量为1000-1700;水解聚马来酸酐的相对分子量为410-460。
优选的一种膜阻垢剂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向常压反应釜中加入2-磷酸基-1,2,4-三羧酸丁烷,在常温下搅拌5-7分钟;
步骤2:向步骤1所得的溶液中加入聚天冬氨酸,在常温下搅拌8-10分钟;
步骤3:向步骤2所得的溶液中加入聚丙烯酸,在常温下搅拌7-10分钟;
步骤4:向步骤3所得的溶液中加入水解聚马来酸酐,在常温下搅拌3-5分钟;
步骤5,向步骤4所得的溶液中加入纯净水,在常温下搅拌15-20分钟得到膜阻垢剂。
其有益效果为:1)对钙离子浓度、碱度、及铁、锰等金属离子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能够有效地控制CaCO3、CaSO1、BaSO1、SrSO1、CaF2等垢的形成;2)价格便宜,阻垢效率高,投加量少,对环境友好,性质稳定,储存期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但不局限于其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淄博彬盛翔化工有限公司,未经淄博彬盛翔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53981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称重卸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除尘滤袋快速查漏法